本报讯(通讯员 李格林)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坚持以“学习有实效、干部有动力、产业能发展”为目标,在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提升学习意识,干实事与抓产业相结合提升学习实效等“四结合四提升”中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持续推进小康村创建的强大动力。
“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提升学习意识。为有序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村党支部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村“两委”2021年重点工作来抓,精心制定了《雷山县西江镇脚尧村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教学计划》,采取集中学与自主学相结合的方式,把党史学习内容细化到每周,压紧压实责任,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将党员参与集中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笔记情况纳入党员年底积分评定和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同时,为发挥督导的“指挥棒”作用,成立由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及文化水平高的支委委员组成“督导组”,坚持每个月开展一次党史学习情况交叉抽查,定期或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对每名党员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内容、学习形式、达到的学习效果进行规范,将学习情况及评价在宣传栏上进行公示。截至7月3日,已开展集中学习12次,督导检查7次,确保了党史学习教育得到高质量推进。
“远事迹”与“近精神”相结合,提升学习热度。在“四史”中学习革命先烈和英雄事迹,到红色基地缅怀先烈、接受思想洗礼的同时,结合原村支书、“全国劳动模范”吴秀忠等身边的典型故事、模范事迹教育身边人,引导教育村干部、党员同志回顾吴秀忠等老村干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艰辛、光辉日子,学习和发扬穷则思变、敢闯敢试、不屈不挠、苦干实干的新时代“脚尧精神”,用“方言摆龙门阵”等方式让全村党员及群众了解“身边事”、认同“身边人”,讲述好新时代的“脚尧故事”,用“脚尧精神”引领干部群众争先创优思想,增强干事创业热情。目前,村党支部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4次,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2次,利用“方言摆龙门阵”征求意见、“院坝会”学党史话发展等11次。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提升学习情感。除了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到瓮安猴场会议会址等红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教育,还有计划地选派村里“金种子”带富能人、种茶大户等外出学习产业发展技能,以期带动更多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目前,村里培育致富能手55名,掌握茶叶、天麻、魔芋、金秋梨等种植技术120余人。同时,坚持开门搞学习,只要接到有意来脚尧学习的请求,村“两委”都持欢迎态度,从不拒绝,坦诚向前来学习的单位人员传授“脚尧精神”、经验、做法,也欢迎各界人士对脚尧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展产业等方面建言献策。另外,借助省、州、县相关领导及专家到脚尧村调研之机,恳请他们对脚尧村的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确保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由于党支部抓党史学习教育、产业发展效果好,脚尧村也成为了远近学习的榜样,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已先后有14个单位(村)组织党员干部258人次到脚尧村学习、取经。
“办实事”与“抓产业”相结合,提升学习实效。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谋划全村一切工作的“指南针”、破解难题的“开山斧”,将“办实事、抓产业”融会贯通到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着力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厚重感、现实感。在村“两委”的领导下,选取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老干部以及优秀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为民服务志愿队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着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目前,集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5次。将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力抓手,坚持走以绿茶为主、特色种养殖相结合的新经济模式产业发展之路。在主抓茶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其它特色种养产业,做实“林中有果、果下有茶”的典型生态茶园,引领村民走绿色产业发展示范之路。目前,全村现有茶叶公司4家,茶叶加工厂7家,茶园4000余亩,特色种养户15户,天麻2000余亩,魔芋80余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3800元,持续稳定提升“小康村”村民的收入水平,有效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融合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