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四中学 吴寿俊
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往往会出现难度失当,问题表述不明晰,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等现象。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问题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有效教学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创设各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用这样的思维设计出来的问题,才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问题。
一、设计问题要把握好六个维度
(1)有效问题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文言文时,设计的问题指向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还是综合性学习五个课堂形态中的哪一种形态,要非常明确。
(2)有效问题应处于最佳的投入状态。文言文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训练与发展学生文言思维。
(3)有效问题应符合精准的教学环节。文言文教学中,不同的环节问题指向肯定不同。例如品读环节主要设计问题指向是品析关键词句,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拓展延伸环节问题的设计指向是扩大阅读、学习仿写等。
(4)有效问题应提供良好的辅助支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架。例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拓展资料,如背景资料、作者的其他作品、他人的评价及相关视频等。
(5)有效问题应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为了解决问题,是采用自主学习还是小组合作探究,抑或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表述清楚。
(6)有效教学问题应具有开放的思维意识。文言文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内容答案应具有开放性,利于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
二、设计问题要注意策略
(1)提纲挈领,问之关键处。提纲挈领则指抓住主体脉络,在关键处提问质疑,则是问在了文章重点。如执教《岳阳楼记》时要抓住“异”字,设置“一线串珠”的主问题,把握诗句所包含的情志内涵。
(2)一穴着力,问之细节处。所谓一穴着力是指在文章重要细节处提问质疑,这个细节处可以是抓住文本的某一个关键字词,甚至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等。《醉翁亭记》全篇用了21个也,使得悠然自得的醉翁形象跃然纸上。抓住也,就抓住理解文本的关键。我们可以这样问:文章那么多个“也”字是否可以删除?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3)曲径通幽,问之灵活性。运用曲问方法,让学生触摸文本内部。例如《愚公移山》中:文章“本在冀州之南”的“本”能否删除?说明理由。深究“本”字,学生明白构思之妙。
(4)纵横挖掘,问之深刻性。所谓纵横挖掘就是对文章要在纵向深度和横向广度上做进一步的探讨与拓展。与《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相比,《岳阳楼记》运用骈散结合的句式有什么妙处?
(5)联系生活,问之实践性。课堂提问应关注课文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咏雪》中兄女的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为何远胜于兄子的回答?请结合生活来说说她的妙处。
三、设计问题要指向言语表达
(1)从“章法考究”处设疑:A、在材料的剪裁处理处设疑。在阅读文本时要关注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景或事,而不是选择那样的景或事。B、在行文的谋篇布局处设疑。《狼》一文结构上的巧妙之处,表现在叙事波澜起伏。C、在文本的关键字词设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炼字炼句处,再联系上下文,挖掘出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D、在人物形象细节处设疑,深入提升审美素质。 E、在环境背景处设疑,延伸文化素养。
(2)在段落结构处设疑:A、主问题引入,实现思维提升。B、多角度鉴赏,学习说理技巧。C、设计“问题链”,学习文章结构。D、多文本拓展,传承文化精髓。
(3)在“炼字炼句”处设疑:A、“炼字炼句”处设疑,理解主旨。B、在虚词与特殊句式处设疑,体会情感。C、在文本意脉处设疑,优化结构。D、在标点句式处设疑,深究文化。
四、设计问题要注意技巧
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开放式的问题情境,提倡发散思考,选择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注意问题完整性和系统性,优化问题表述。同时,要留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预设与反馈要周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