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8月05日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 从江县城关第四小学 梁成俊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大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文化,更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非常严格,品德往往放在首位,一个没有才能,但是拥有良好品德的人,他最多是一个平凡的公民,然而一个没有道德品质,却拥有扎实知识的人,他很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传播的是正能量。综上之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方法,有许多在中小学阶段,我们都开设了不同内容的德育课程。然而,光靠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是不够的,那就需要我们各个学科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做到人人都是德育教师,课课都是德育课堂,这样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够迅速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语文课程设计的内容本身就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道德育人基础。语文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是我们当前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结合所教的班级,在深入研究语文课程的基础上,做了以下的思考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里提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了解学生的素养,使德育精准渗透

不管是开展文化课程学习,还是开展德育教育,我们的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主导,我们必须认清主体与主导,做出特殊的关系。我们渗透德育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就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渗透,除了我们常规的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等等,还有针对学生缺乏的或者道德认知不够的地方进行渗透。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的,同样我们渗透德育教育也是为了让学生从思想深处接受我们的“道”,把老师渗透的“道”用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进而做到学以致用。所任教的城关第四小学五年级(3)班的学生而言。虽然是农村的孩子,但就因农村的纯朴,这一群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素养比较高,拥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认识。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甚至有的学生出口成“脏”表现出了相当恶劣的行为习惯,其实这些不良习惯的根源就是道德水平低下。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开展德育渗透教育的时候,往往会利用课堂中的讲文明树新风,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做一个文明的人。

渗透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足,选取适合的思想道德内容,有机事实地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渗透、精准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我们的德育渗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了解每一个学生,甚至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在课文学习中,学到和学生有相似经历的地方,就有的放矢,引起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就容易感同身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做到换位思考。这样基于学生的基础,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渗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善于发掘语文课本中的德育渗透点

语文课程不是德育课程,但处处都能发觉德育因素。每一篇课文当中都有许多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从课本的编排体例来看,小学语文课本的编辑,基于传播社会的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完成的。文中选用的故事都充满了正能量,都能为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供精神食粮。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语文课当成德育课来上,应当是在每一篇课文中找到一个有机的渗透点,通过这个渗透点进行德育渗透,这样不显得我们的德育过于机械。

在语文课文中挖掘德育渗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有机结合,能为了渗透德育而去挖掘,而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挖掘德育教育,把语文课堂中挖掘出的德育教育作为提高课堂效果的一个部分。我在语文课堂中,语文学习要有语文味,在语文味的基础上渗透德育教育,使我们的课堂内涵更深,课堂主旨更远。使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德育实现和谐共存。

三、把握好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度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把握好渗透的度。渗透多了,语文课堂失去了本质,变成了一堂德育课,那就成了舍本逐末。渗透少了达不到德育的效果。那怎样把握这个度呢?我们应当去选择适当的渗透时机,在学生受到课文主人公感染的时候,学生的思想情感放开的时候渗透。学生有感于主人公的英雄壮举,或者美好品质的时候,我们适时提出要求学生要学主人公,结合自身谈一谈应该怎么做?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这样渗透就达到了效果。特别是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的精神境界的时候,或者在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时候,适时有机地渗透,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结合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达到主人公的境界。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的内容,根据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进行深入思考,不断探究。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努力探索,寻找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方法和渠道,这些渠道一定是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基于我们的课堂实践,基于我们的教学探索。

--> 2021-08-05 1 1 黔东南日报 c165111.html 1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