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8月05日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黄平县谷陇镇第二小学 潘仕群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以计算机、通讯、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当今社会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AI技术推广以及,VR(虚拟现实)场景的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步入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5G时代,为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通道和提升的空间。有了5G赋能,在创设情景方面,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技术的展示,使得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使得教学更是如虎添翼。

原来的教学只听见老师的独角戏,后来呆板的课题说教可以辅以信息技术,老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图文并茂,生动并存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信息技术把声、光、色结合起来,使得学生有视觉、听觉、味觉等全方位的体验,产生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从而增添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艺术力。如今教师可以用短视频等方式为课堂创设情景提供更大的帮助。例如,教师在讲解龟兔赛跑时,可以播放一段龟兔赛跑的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

当然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中,主体是语文课程,而非是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为语文课程的展开而服务。

二、 运用信息技术服务阅读课

黔东南是苗族侗族自治州,不少老师虽然通过了普通话过级考试,但是语音还带有浓厚的地方方言色彩。 传统地跟读式教学方法在进行某些教学课程的传授时,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去进行解说和演示,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授课时间,还未必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阅读课或朗读课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播发一些具有抒情意味的散文,有时配上富有感情的朗读,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感情,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的配乐朗诵来加深印象。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尽管是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但却感人至深。应用信息技术时,使得学生感受到纯粹的标准普通话,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产生直觉的、整体的把握,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三、 运用信息技术上好作文课

认识、积累、书写是作文的三大要素。但是小学生社会实践少,对于各类事务的理解不够,每次写作文时,学生都觉得难而又难,甚至一节课写不出20个字。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触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再认识,为学生筛选素材提供保障,提供后勤补给,使得无米之炊的学生,有米下锅。

在诗歌课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学生没有登过作者登的楼,很难有登楼的体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看得见登楼等场景,有了体验以后,很容易有直观的感受。现在的学生很少有野炊的机会,教师要布置作文一次难忘的野炊,学生抓腮挠胸,咬烂笔头也写不出一字,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展示野炊的步骤和过程以后,学生迅速掌握了野炊的步骤。教师把学生打篮球、郊游等图片发到班级群以后,学生相互交流点评,就有了写作的一些表达欲望,有了写作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乡村的推进,信息技术在现在的小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丰富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语文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信息VR、AR等技术,不但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老师,提高了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小学语文的教育模式,使得“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得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 2021-08-05 1 1 黔东南日报 c165113.html 1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