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8月06日

凯里市“三化并举”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市民在白午街道新华村采摘葡萄。 (通讯员 龙令智 摄)

本报讯 (通讯员 吴锡萍) 近年来,凯里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从“生态化、市场化、价值化”等方面发力,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宜居、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坚持生态化,擦亮乡村绿色底色。立足凯里市独特丰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抓实生态治理、培育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环境风貌持续改善。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推行“林长制”,2020年来完成营造林3万亩。强化污染治理,各村成立“村‘两委’+党员”巡查整治小组,积极开展违建整治、农田污染整改等专项行动,目前已拆除废旧大棚50余个。推行“河长制”,32名“河长”定期巡河,通过河道清淤、驳岸整治、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逐步提高河道自净功能。持续开展美村扩面工程,优化村庄环境,今年来,全市166村新增绿化亮化面积3000余亩,完成河道清淤50余吨,乡村风貌逐步改善。

坚持市场化,打造乡村旅游格局。运用市场化手段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加强旅游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建设管理,推进古镇、田园乡村、康养生活交相辉映的旅游新局面。盘活农村闲置土地,采取能人领办、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等方式,细致规划每一寸资源的业态定位,打造一批特色产业村。探索“村社合一”发展模式,组建合作社400余家,实施种养项目200余个。突出农家乐与民族文化对接,强化招商引资,通过“走出去”“引进来”重点引进一批餐饮、酒店民宿等优质资源,在乡村打响一批特色品牌,激活乡村旅游发展新动能。目前,下司古镇、炉山“桃李荷田”、舟溪云谷田园等特色项目已成为提升乡村经济的成功典型,乡村旅游业态正不断提档升级。

坚持价值化,谱写强村富民文章。把强村富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农业现代化做强林下经济、林果经济、生态养殖等产业,探索在产业基地上建设加工车间,着力构建从田间到工厂再进市场的农产品产业链。继续做强50个党建产业扶贫园,深度推进“党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激发乡村活力,促进农民增收,切实帮助村集体经济增长、环境提升、产业富民、带动就业的共赢局面。今年,20个镇街依托产业发展带动1.5万余名群众就业,通过“旅游+采摘”模式,香炉花海、洛棉“桃李荷田”、欧瀑黄金脆梨、下司葡萄等产业吸引游客5万余人次。

--> 2021-08-06 1 1 黔东南日报 c165699.html 1 凯里市“三化并举”探索乡村振兴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