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镇远县青溪镇中心小学 钟方坤
小学体育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之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了解体育基本技能,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就结合本人实际工作粗浅地谈谈几点个人看法。
1、 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工作的重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是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兴趣是隐藏在学生心灵里的老师,是启发学生心理的“内驱力”,是迈进学习乐园的向导,是成功的催化剂,是少年儿童成材的重要心理因素。为此,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品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来设计体育课堂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体育入手,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兴趣。小学生虽处于个性尚未形成时期,但个性的差异性已经显露,尤其在体育课堂上,他们因为性格、爱好、身体素质、生活体验不同,因此,课堂表现和潜质也呈现多样化特征。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和学生真诚、耐心、平等地互动交流,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让课堂成为学生个性与兴趣充分展现的平台,真正地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 营造自由轻松的教学氛围
自由指的是学生在身体、心理及思想理念上的放松。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环境里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小学生的体育课堂主要是在操场上进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场地进行艺术性加工,引入音乐、舞蹈等艺术,让智育、美育与体育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感体验。
例如,上课前,播放《体育进行曲》,让学生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整理队形和走步;动作训练时,播放儿童音乐;快下课时,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课堂训练和运动的轻松愉悦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缓解疲劳,形成对体育的良好印象和心理,实现轻松快乐的学习目标。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笔者认为,只要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并且有利于学生发挥能动性的课堂氛围都是值得认可和尝试的。
4、巧用游戏提升教学效果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一特点。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学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体育锻炼游戏,满足小学生好奇、好胜、求异心理。例如,可以在投掷训练过程中,设计成“敌我双方”的攻击游戏。将学生划分为几组,将垒球作为“炮弹”,设置模拟的攻击目标,让学生对准“敌人”进行“射击”训练,体育教师在旁边进行要领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在战斗情境中,兴致勃勃,斗志昂扬,争先恐后地进行练习,提高了投掷能力。
总之,体育是小学教学期间重要的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体育老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