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8月20日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 镇远县城关三小 李宝琼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而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决定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实际学习效率。因此,针对计算方面的教学是数学教师应当不断重视和重点关注的,并且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背景,对小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其能够实现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计算是贯穿了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不管学生处于哪个学习阶段,计算能力都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由此可见计算能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因此,教师需要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释放,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计算题目时的速度以及计算能力。学生在计算时更为熟练,会间接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一、小学数学教育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促使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尤其是计算方面的知识最为普遍。计算方面的学习是基础性学习,一般处于数学教材的前半部分,因为只有学生学好计算,并且拥有优良的计算能力,才能在之后的数学学习中占据有利位置。经过认真分析可以发现,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离不开计算的。例如,在学习几何方面的数学知识时,或者在学习面积方面的数学知识时,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才能更为顺利地进行学习。此外,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的脑筋在运转,思维在扩散,在持续不断的计算练习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也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完全实现提升计算能力目标,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基础知识。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将知识化为己用。大部分的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都比较短暂,所以要加强对计算的实践运用。同时小学生也都比较贪玩,所以,教师在探究相关的教学方法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并且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数学教师可以试着将游戏和教学相融合,来创设“游戏化”的运算教学情境,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枯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使其数学学习、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购物的情景融入教学中,使之变成“购物”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充当货物,来模拟“买卖”的场景。第一步,辅助学生用小数对自己的“货物”进行定价。比如,“一支铅笔0.5元”“橡皮擦1.6元”“书包35.7元”“本子1.2元”等。第二步,用定好价的物品进行“买卖”的模拟演练,要求在两件以上。学生A:“我要买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擦,多少钱?”学生B:“0.5+1.6=2.1,一共2.1元。”这样就可以将“买卖”的游戏转化为“计算”的游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能够在游戏中得到提升,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引导学生养成计算习惯

通过对小学生计算情况的全面分析和具体研究,可以发现,学生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基本的计算并不熟练,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针对前一点,需要通过长期的锻炼加以改善,针对后一点,可以从计算习惯的角度入手,对学生进行计算习惯的良好培养。具体来说,部分学生在做题时并不认真,也不仔细,进而会因为看不清题目的要求而导致计算错误。所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严格教育,在学生做题时经常进行侧面暗示,不断加强学生的潜意识,促使其秉持认真、仔细的态度,在看清题目的前提下,对题目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并找出其中的关键数据和信息,进行不断地剖析,从而促使学生在正确、优良的计算习惯之下,逐步提升计算正确率。

3、创建问题情境,引导深入学习

数学课程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设置的。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和计算技巧时,就可以借助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使得他们的计算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例如,在学习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先思考,这样他们会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带着解除困惑的态度和好奇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找寻自己需要的答案。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再提出更深一层的问题,引导他们利用所学内容进行运算。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对教学的持续关注,在保证教学活动连续性的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对课程的进度进行连续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数学逻辑思维方面得到培养、提升。例如,在教授《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在授课前便可以提出“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的除法运算,那么,如果一个数除不开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啊?”的问题。

此时,学生便想“是啊,除不开,该怎么办呢?”进而,教师可设计如下对话: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36÷6的结果是多少?”生:“等于6!”师:“那37÷6呢?38÷6呢?”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发现37和38并不在6的乘法口诀表中,不能直接除开。紧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寻找37、38和36的关系,即:“37、38均比36大,37比36多1,38比36多2,1和2都比6小。”此时,教师便可以对多出来的1和2做出解释,即“余数”概念。进而在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提出“让我们再来算一下38÷6、47÷9的结果!”的要求,引导他们练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提升。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使得学生逻辑思维得到锻炼。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加深学生对相关计算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提升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进行数学计算教学,需要让学生在学会基本数学计算公式的同时,了解和掌握计算能力的根本意义,进而更好地运用计算能力进行学习和生活。

--> 2021-08-20 1 1 黔东南日报 c166350.html 1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