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江县城关第二幼儿园 杨盛芳
双语幼儿园是把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相结合的幼儿园,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幼儿交往的语言。双语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汉语交流的机会,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每周一次的兴趣活动,而是关注幼儿语言的发展,让他们能学到对自己日后语言学习有用的语言知识。
1、 双语教学模式的利与弊
针对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对双语教学模式利弊认识不足的问题,学校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如在请进来战略中,学校可通过组织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来校交流、访问等形式,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则可组织本校教师以异地观摩等方式,去学习经验,并将其化为心得,通过专题讲座或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将其学习所得转化为成果,并以共享的方式,来提高幼儿园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对于常用的教学模式,幼儿园教师在充分学习其理论的同时,也应结合园内外、线上线下资源等,来加以改良,从而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学习成长需求。
2、 针对幼儿教师开展丰富的双语教育实践活动
幼儿园可从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持续健康发展出发,来提高教师的双语教育教学水平。如幼儿园可在每周充分利用周二到周五下午幼儿离园后的时间,开展教职工“我爱母语、我学苗文”学习活动。此项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其他民族教师,通过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每周开展苗汉双语教研活动,协助各教研组来对苗汉课程进行设计和开发,从而使新开发的课程更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更能促进其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组织各班教师积极学习苗语,为其教学的准确性、专业性奠定扎实的基础;坚持每月一次学习苗文书写、苗歌学习,打造出具有教学特色的苗语学校;进行师徒结对,让苗语教师担任其他民族教师的老师,每周教他们苗语口语与苗文书写,并为他们留纸上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其他民族教师的苗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以苗语交流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形式如茶话会、沙龙等,加大对教师苗语的培训力度。在培训时,学校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课、慕课等形式来组织教师学习,打破传统面授教学的弊端,实现其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进园,通过集体教学方式,指导苗语等内容的学习;邀请苗语专业的专家到院内教学,教授苗语发音与苗语歌,为苗语双语园本课程的苗语翻译提供指导和帮助,引领教师们的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发展,使其具有专业化、科学化、多元化等特征;调动苗族家长、附近社区的苗语资源,邀请家长、社区专家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中,进行苗语培训、授课;定期开展送教学下乡的活动,把苗汉双语教学活动推向其他幼儿园;送骨干教师到其他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双语示范幼儿园进行观摩学习,汲取其先进的办学经验。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开展小喇叭等广播活动,每日为幼儿和教师播放苗语儿歌、晨谈晚读。
3、双语教育应立足于本民族文化
苗汉双语儿歌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可以此为平台,来进行双语教育。苗汉双语儿歌可结合本民族的特色教育理念,从3岁到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生活和需求出发,把幼儿一天生活中常会哼唱或他们感兴趣的儿歌进行收集、整理和编创,之后进行苗汉互译,促进幼儿苗汉双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园可定期推出“非物质文化传承月”活动,通过让广大的幼儿体验“非遗传承”,让孩子们观摩和学习“刻道”文化、苗绣、银饰锻制等民族民间文化,并感受本民族特有的节庆文化如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通过将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苗汉双语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开启幼儿民族文化传承大门的基础上,促进其全面发展。
新课改的理念指出,要转变现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在遵循办园理念的同时,正确认识双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幼儿园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中,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教育资源,开发出符合苗族儿童的双语校本课程,以此形成苗汉双语教学,凸显民族艺术文化的办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