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9月01日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振兴聚人才

○ 张玉胜

自2018年起,山东率先在东营试点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为乡村振兴选拔培育了一批有技术、懂市场、会经营、善开拓的乡村专业人才。截至2020年底,山东已评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2224人,其中高级职称41人、中级职称626人、初级职称1557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2021年在前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山东面向全省推开这一制度。(8月29日《人民日报》)

提及“职称”,人们往往会将其与知识、技能、人才、专家等身份特征相提并论。“农民也能评职称”,这的确是件好事、新鲜事,而山东更是把此事做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没想到大家的积极性这么高,有强烈参评意向的人才涵盖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东营市人社局相关同志的话语,道出了广大农民对“评职称”趋之若鹜的欢迎热情。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民评职称”,不是为了图好看、赶时髦,而是要为乡村振兴集聚起一大批懂政策、有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做“主力军”。透过山东省近年来的成功实践,人们可以感知其试点经验的可行、可信和有效。他们将职称类别划定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和潜力较大的特色农业产业上,把参选对象首先瞄准于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的骨干人员。就是要凸显职称农民的专业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

既然是人才,就不能只是个人带头致富的典型,更当具有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产业发展的欲望与能力。纵观山东的实践,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套路,强化技能、业绩导向,注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农民评职称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突出特点。尤其在面试环节,更注重贴合农民实际,突出考察实践能力。比如,模拟一个场景,要求面试者现场向百姓推广和普及一项新技术,以考察他们的引领带动能力。这样评出的职称实在、管用,富有含金量。

农民评职称,既是对农民职业的认同,也是农业人才的挖掘之道,导向意义不可小觑。让农民职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有利于增强这些“土专家”、“田秀才”、“领头雁”们的自豪感与积极性,有利于激发更多农民立志农业的归属感、稳定性和创新力。

--> 2021-09-01 1 1 黔东南日报 c167322.html 1 “农民评职称”为乡村振兴聚人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