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9月01日

天柱联山街道:

“三种模式”出新招力促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蒋正国)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天柱县联山街道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乡村振兴为载体,深入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保障输出、主体带动、公益拓岗”等措施,立足稳就业、促返岗、保复工、强服务,建立“输出式”“内转式”“门口式”三种就业模式,全方位保障脱贫人口就业增收,确保边缘人口不返贫。

强化“输出式”就业,把稳出行“方向盘”。联山街道共有搬迁劳动力4625户10978人,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联山街道主动对接县人社部门,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一是引进10家培训机构集中组织对搬迁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通过“以工代训”方式对搬迁劳动力开展培训,累计培训6047人次,培训后的初次就业率达到82%。二是通过入户宣讲、广播、微信等方式将就业信息送到搬迁群众手中,并与东西部协作专班合作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送岗进社区”“送岗入户”活动,向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劳务输送5360余人。

强化“内转式”就业,系好增收“安全带”。一是激发主体带动促就业。打造“一园两街四支队”,一个轻工业创业园,引进34家企业,解决搬迁群众就业868人,采取龙头企业带动、返乡能人带头、政府扶持引导方式,吸纳万兴科技、景瑞科技等扶贫车间11家,吸纳带动就业400余人,带动就业495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220人);两条就业创业街引导搬迁自主开设摊铺132个解决就业200余人;成立了职务农民队、建筑施工队、家政服务队、宴席承包队四支劳务队伍,解决就业522人。二是公益性岗位保就业。为拓宽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联山街道设置公益性岗位 557个,其中易地搬迁安置点劳动力557人,预计人均增收6000元。同时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由用人单位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建立公益性岗位人员数据库,确保“一人一档”,保证在岗人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强化“门口式”就业,夯实增收“快进键”。一是创新“微田园”土地经营新模式。通过政府主导、社区牵头、党员带头的方式,成立了联山街道惠民社区“微田园”管理委员会。通过多方统筹协调,从安置点周边的联山村烧箕弯流转160多亩闲置土地来建设惠民社区“微田园”项目,通过以公开报名、抓阄的形式免费给联山搬迁群众认领重垦种菜,并实行区域划分、责任到户。同时,社区安排有专人负责对“微田园”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微田园”有效发挥成为搬迁群众的菜园子。二是发展特色产业促就业增收。各村(社区)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中草药、蔬菜等用工量大的特色种养产业,为乡村振兴开辟致富路。

--> 2021-09-01 天柱联山街道: 1 1 黔东南日报 c167353.html 1 “三种模式”出新招力促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