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第九中学 杨 欢
在素质教育日益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如何进行初中美术教育,怎么教,教什么,学生需要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能在美术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核心,围绕这一核心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新方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内容环节的编排上紧扣教学大纲,不断地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夯实基础。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在美术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坐得住、学得好,这就要靠美术教师善于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来实现。” 这句话给我很大触动,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当中,这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大部分少学民族地区学生对学习美术的重要性,观点不明确,利用现代教学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就改变少数民族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将本民族文化融于美术教学之中,并延伸至艺术的创新领域。让美术学科在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目中保留一席之地,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浓厚兴趣。
二、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兴趣
美术课程的愉悦性特征,正是美术学习的魅力所在。要做到“寓教于乐”,就要求美术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的教学形式,并做到尊重学生思维表现特点,所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谜语、游戏、竞赛、讨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要教学环节交替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克服单一的讲述表演法。真正做到因学生的需要而改变自己,让美术课堂不仅是一门技术课更是一门艺术课,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和持续的兴奋状态,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所教授的知识点。
三、创设趣味教学情境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
美术学习行为总是发生在一定环境之中,不同的环境也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在教《校园艺术节》一课时,把各种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一次性纸杯、糖果盒、月饼盒、纸箱子等叠加出不同的“墙面”来布置教室,当学生步入美术教室时,他们就会自然融入到这样的氛围当中,并能真实地感受到这种艺术情境,无形中就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过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手段,增添美术课堂教学的审美、艺术氛围,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和陶冶情操,彻底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这种直观的欣赏方法降低了学生上欣赏课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3、运用多学科的相互连接进行教学
在美术课中,不能按课本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是要科学地结合各科教材的相关内容来丰富美术课堂,根据内容的需要增添法律知识、中国历史、本民族文化等,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有效提高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
在教学中,合理创造机会,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找准适合的时机创造机会,使学生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表现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提供创作思维, 并能初步形成发现美、创作美的能力以及审美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想象,才能创作出出色的美术作品。
五、让学生获得愉悦和积极的体验,延续学习的兴趣
1、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不等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在备课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扣初中美术教学标准以及教学大纲,应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法作为教学内容。
2、 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学生的精彩表现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感到美术课堂是很放松、很开心的地方,就能在美术学习中自由地抒发情感,进而表达个性和创意。
3、 教学中以展现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反馈
在教学中善于鼓励学生发挥本民族文化,让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美术相结合。如:学生将苗族刺绣结合到适合的教学中,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激励和表扬。学生会因为你的鼓励而增添学习热情,从而延续了学美术的学习兴趣。
总之,美术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可以使人感情丰富,品格高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学得开心、学得愉快,学会思考与探索,不断实践与总结,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更充分、更完美地发展,从而迸发了对美的追求与热爱,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