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凤
春日读书心神不定,夏日读书酷暑难耐,冬日读书冻手冻脚,唯有秋日读书幸福悠然!
读书,要有适宜的温度。立了秋,把扇丢。远离夏季的溽热、烦躁。一阵秋风吹来,如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每一寸肌肤,丝丝滑滑。耳蜗里流淌着冰冰凉凉的风,似乎在轻声吟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清风掠过眼角,顿感心明眼亮。伫立在秋风中,整个人神清气爽,这样的温度只有秋天才能给予,这种舒适度再适合读书不过了。展卷阅读,书是凉的,空气是凉的,捧书的手也是凉丝丝的。此刻,脑细胞如饥似渴,无论是读史书,还是读哲学,都不觉得枯燥无味,高深莫测,即使是圆周率也能一口气背出百位。
读书,要有适合的场所。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之际,田间地头、林荫小路都是读书的胜地。席地而坐,眼前的花生、玉米如同阅兵式上的士兵,身高不差分毫,整齐划一。开阔的视野,养眼的绿意,静谧的旷野,还有秧苗所散发出来的淡淡幽香,滤除了大脑中一切的嘈杂和污垢,让人精神百倍。倘若不趁此时攻读几本书,岂不错失良机。这时更适合读山水诗、田园诗。在读与诵中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和诗的意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美景美诗相伴,读着读着,仿佛人在画中游,人在诗中行。
读书,要有适当的选择。倘若把人生分成四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那么秋季正如人的中年,成熟是这个季节的代名词。循着渐行渐远的几声蛙鸣来到稻田,只见金黄的稻浪此起彼伏,稻穗日渐丰满,将头低下,谦逊而高雅。在“稻花香里说丰年”中体会成熟的韵味;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感受人性的伟大;在读薛晓路的《再不说爱,父母就老了》时,深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孝道;在读河合隼雄的《孩子的宇宙》时,仔细想想:没有挣完的钱,只有眨眼长大的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离琼瑶的小说越来越远,眼前生活的大“书”才是王道的选择!
与秋日共读,在清爽的旷野里捧卷在手,静心诵读,品人生百态,胜过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