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9月04日

千里祭亲怀英烈

□ 龙登玖

2020年一个偶然机会,广东的抗战史研究学者谭雄先生,从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四期同学录中找到了陈诗伯的照片和故乡原籍,于是,河南、贵州两地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迅速展开了为抗战英烈找“家”的行动,并得到了天柱县政协的大力协助,短短几天后就有了消息:抗战英烈陈诗伯远在贵州省天柱县石洞镇石洞村的家族后人找到了!

陈诗伯的家族后人们,突然有了亲人的下落,悲喜交集!念了七十六年啊,也等了七十六年!兴奋,庆幸,欣慰,悲伤……一时间五味杂陈。他们奔走相告,告诉亲友,告诉乡邻,没几天,他们家的事传遍了十里八乡。

陈诗伯,何许人也?

据史料记载,1944年4月17日,豫中会战打响,由泛东挺进军第四纵队改编而成的八十五军暂编第一旅一团的一个营奉命固守郑州车站,4月19日黎明,突然遭到日寇精锐部队偷袭的守卫官兵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巷战。激战两日后,21日下午三时,固守官兵再次遭遇增援日寇的进攻,一团营长陈诗伯作战中身负重伤不治,壮烈殉国,而所部三百余人及与之协同作战的一一零师三三零团一个加强连也在阻击日寇时陷入包围,全部壮烈牺牲,与孤城郑州共殉!

日寇投降后,山河光复,为表记忠贞而励来者,1945年10月10日,八十九军暂编六十二师少将师长鲍汝澧携全师官兵及地方绅民,在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马王庙西侧竖塔立碑,碑文中特别提到了陈诗伯营长,说“陈营长诗伯奋臂前驱,率部三百余与郑州孤城共殉”。

时隔七十年后,2015年9月,为“铭记抗战英烈,留存荆紫关历史”,二百多位荆紫关百姓和关爱抗战老兵的各界人士共同捐资,在荆紫关汉王坪东侧的山梁上,重新竖起八十九军暂编六十二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并从“天涯社区”里“白马啸西风”的豫中会战历史文献中找到了陈诗伯营长殉国的经过,单独将之镌刻于碑,以示铭记与悼念。

陈诗伯,字希陆,侗族,生于1904年,是九个兄弟姊妹中的老大。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1935年考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第四期,毕业后投身民族抗战,官至少尉营长。山河破碎,老家一别后他再也没有回过故乡,偌大的家族里,从对大哥的怀念,到成为对大伯的怀念,再到成为对大爷爷的怀念,一代一代人都没有忘记他。他的侄子陈书炎(已去世,享年83岁)早年曾亲自去郑州找过,却没有寻到一点音信,以至于天柱县政协相关部门在搜集本县抗日英烈事迹整理出书时,也没能收录上陈诗伯营长的名字。

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决不能让英烈孤单,更不可让英烈埋没!在中华大地上,一群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热心为抗战英烈找“家”,而广东的那位抗战史研究学者谭雄先生,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他所查到的准确信息,最终让英灵魂归故里,这样的善事,我想,存殁均感!

是的,陈诗伯的家族后人们,正是怀着一腔对关爱抗战老兵各界人士的深深感激之情,并于2021年清明期间,千里奔赴河南祭亲,缅怀先烈,受到了当地关爱抗战老兵人士的隆重接待。

--> 2021-09-04 1 1 黔东南日报 c167756.html 1 千里祭亲怀英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