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余天英)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施秉县针对流动党员流向难掌握、学习难组织、成效难体现等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创新开设“六个课堂”,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务工不误学,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不掉队”,力促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落地生根。
用活“云端课堂”灵活学。该县充分发挥“党建+互联网”优势和作用,在“施秉新闻”“今日施秉”等平台开设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专题专栏,先后推送40期党史学习资料,积极传播红色文化,鼓励流动党员讲述学习感受、交流学习心得。目前,共推送党史学习有关资料600余条,通过网络媒介收到意见建议50余条。
建好“车间课堂”随时学。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流动党员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等特点,该县通过举办“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班,在企业厂区、车间等,适时播报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广播,以红色声音传播红色文化,让党旗在生产车间高高飘扬。目前,举办“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班2期,覆盖党员110余人,通过红色广播每天循环播报红色文化120余次。
开设“家庭课堂”居家学。针对少数在外照顾家属和行动不便的党员,该县通过“送学上门”活动,逐一向他们寄送党史学习教育必读书目等“红色能量包”,打通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最后100米,确保学习教育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目前,已向省外50余名居家流动党员寄送“红色能量包”50余份。
开辟“返乡课堂”集中学。利用“五一”“州庆”等节假日流动党员返乡的机会,全县8个乡镇组织开展集中学习,由党委书记为流动党员集中讲党课,并通过座谈的方式,了解党员的所思所盼,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让流动党员安心在外务工,确保流动党员“身在他乡心在故乡”。同时,让流动党员在课堂上将自己在外工作获得的工作生活好经验分享给其他党员群众,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促进党员群众共同增收致富。目前,已为返乡流动党员讲党课10场次,覆盖流动党员150余人。
开通“红色课堂”邀请学。坚持以红色旅游为引领,对县内黑冲红六军团战斗遗址等红色历史进行梳理挖掘,通过寻遗址、观旧居、听红色故事、体验红军长征等方式,深刻还原当年的红色史实。同时,充分挖掘红六军团在施秉战斗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修缮建设鹅翅膀战斗遗址陈列馆、等项目,建设翁西村党史馆、村史馆项目,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新业态,打造红色革命教育路线图。邀请在外流动党员利用过节返乡等时机,实地“打卡”本地红色资源,了解本地红色故事,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认同感、主动性。目前,已有100余名外出流动党员先后参加了返乡红色游活动。
打造“实践课堂”深入学。为流动党员寄送“红色家书”,发出“学党史,办实事”的倡议书,广泛发动流动党员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党旗添光彩”实践活动,引导流动党员认领群众微心愿、参与社会微公益,在为民服务中厚植人民情怀。今年来,流动党员自发带头为家乡推介项目、招商引资牵线搭桥10次;积极为家乡提供新项目,提供市场需求等信息100余条;利用流动党员帮带和介绍引见,提供了杭州、广州等地一批企业、商户的招工信息,有效解决50多名新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施秉县一直坚持党员在哪里,党史学习教育就在哪里。使流动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有机会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去,让流动党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真正融入党组织,感受党组织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