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艳菊
黛瓦白墙的老院子,幽静清寂,炊烟袅袅,一对鬓发斑白的老人静静地坐在旧藤椅上,仰望着门前的那棵老桂树。他们旁边还有一个梳着长发的小女孩。
此时的女孩一点不文静,叽叽喳喳,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会儿不放心似地站起来,跳到老桂树下巡视一番。
老人是女孩的外公外婆,女孩奔波几千里,除了看望两位老人外,还想看看门前的这棵老桂树,她想念桂花那甜蜜蜜的香味和美味的桂花糯米糕的味道。
女孩是在外公外婆家长大的,确切地说是在桂花树下长大的。这里到处都是她快乐的记忆。这棵老桂树比她妈妈的年龄还大,是最初院子建好时,外公亲手栽下的,这是他送给外婆的礼物。
平淡简静的年月,老桂树成了小院里华丽而温暖的风景。尤其是到了秋天桂花盛开的时候,外公把桌子椅子都搬到桂花树下,边喝茶边语调悠缓地给她讲解作业。外婆则小心剪下几枝桂花插在屋中那个闲置的空陶罐里,屋子里顿时弥漫着甜甜的气息了。
外婆最拿手的是糯米桂花糕。她把新鲜的桂花和糯米一起搁在锅上蒸,如此简单的方法,却可以做出世界上最鲜美的糯米桂花糕。
长大后,女孩来到了城市读大学。起初,城市里的生活让女孩十分新奇,与宁静的乡下简直天壤之别,这里车水马龙,金碧辉煌,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热闹多彩。大学毕业学后,她没有按之前的计划回到外公外婆的家乡教书,而是留在了城市打拼。她希望自己能留在这个城市生活,并站稳脚跟。然后,把外公外婆接过来,和她一起生活,照顾他们的晚年。
可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尽管女孩已经非常努力,事业上却一点起色也没有。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女孩依然是城市的漂泊者,她开始着急,焦虑。快节奏的生活,一连串失败的打击让她信心尽失,颓唐暴躁。
那天晚上,她加完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蛋糕店还开着门,饥肠辘辘的她就走了进去。她本来已经买好了两块蛋糕,就在转身付钱的时候,一个店员端着托盘从后厨里走出来,她突然愣在了那里,托盘里是桂花糯米糕。一股熟悉的亲切感瞬间让她感到很温暖,她立即又买了一块桂花糯米糕。
异乡的街头,她边走边吃着桂花糯米糕,很甜,心里却很酸,竟蹲在路边哭起来。昏黄的路灯下,她的影子显得分外孤单。
第二天,女孩请了一周的假,回到了宁静的乡下小院,见到了外公外婆,还有老桂树。按往年的惯例,此时,正是桂花开的时间,可一周过去了,桂花却丝毫没有要开花的迹象,女孩焦急得不行。
外公经历过岁月就不一样了,像老桂树一样淡定,慈祥地看着急得团团转的女孩,劝女孩说,树木开花的事儿和人生的很多事一样,焦虑急躁有什么用呢?不如静下来,换一种心情,别把时间都浪费在焦灼里。
女孩心里一动。这些话这些道理,她不是不懂,外公也经常给她讲,可说起来容易,面对的时候却难了。她低头沉思,过了一会儿,猛一抬头,迎接她的是一朵金黄的桂花。桂花开了!她惊喜高呼,像小时候那样在桂花树下蹦跳。这一回,切切实实地触动了她,她开始反思自己,调整自己,决定以好的心态、和缓的心绪迎接未来,静待幸福的生活。
女孩是我的亲戚,她现在已人到中年,早已实现了当年的愿望和理想。我像她当年那样迷茫、焦躁的时候,她便把二十多年前的往事讲给我听,告诉我,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平静和缓地去走,老桂树从来都是宁静的,在宁静里储蓄力量,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