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玲 王珺 李林果 王娅琳
“春雨润无声,春蚕万缕丝,化作春泥谁知。”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传道何为早,解惑何为迟,新竹节节覆为旧枝。”长大后我终于成了你!
谁能想到长大以后,“我”会学着你的模样,站上三尺讲台,用爱心守望初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就像你当年那样……
有多少人,因为受到自己老师的影响走上了教师岗位,又有多少学生正在被他们影响着,在教师节这天,让我们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用心灌溉 寒门学子终成良师
1993年夏天,还在天柱县织云小学读三年级的姚红英未曾想到过,语文老师对她做的一个温暖的小细节,在她小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爱与希望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在凯里八小二年级任教的她,通过13年的教学生涯,让心中的爱与希望渐渐地开花结果。
姚红英清楚地记得,那是一节体育课,她和其他同学一起在操场上奔跑,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语文老师谌老师看到了,温柔地把她和其他同学叫到办公室。“红英,玩什么那么开心,看你跑得满头大汗,小心着凉。”边说边掏出自己的毛巾,帮姚红英和几位同学擦去额头的汗。
谌老师细心地帮自己擦汗的样子,让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姚红英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
长大后,姚红英将谌老师的这份温暖如春的爱传递给了她的每一位学生。姚红英用爱的方式体贴学生,用扎实的学识滋养学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妈妈”。
2018年毕业的陈海滨是姚红英带过的学生之一,她总是搂着姚红英撒娇:“姚老师,我好喜欢你啊,舍不得你。”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最纯洁的,她说以后长大了也要做一名老师,像姚老师一样和蔼可亲。
另一位对姚红英影响很大的是她的初中老师杨念平。1997年,姚红英从乡镇学校转到天柱县城二中读书。在乡镇学习成绩一直都是第一的姚红英来到二中,发现很多同学学习成绩都比自己好,心里出现了落差。
杨老师发现了她的失落后,就用让姚红英当班长的方式来鼓励她:“老师发现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有责任心,肯定能当好班长。”姚红英通过当班干部树立了信心,更加刻苦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后来,每当姚红英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或不如意,和杨老师的谈心总会让她豁然开朗,有时课上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让姚红英信心倍增。
当时,杨老师在班上开展了“一带一”的模式,一名学习好的同学带一名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通过互帮互助让大家共同进步。
姚红英回忆道:“我记得我帮的是当时班里学习最差的同学。”每天放学或者是课后,姚红英都会耐心帮她检查作业,认真辅导她做数学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同学的学习成绩提升很快,这种“一带一”的模式,姚红英也用在了她现在的教学中。
小时候,别人问她长大想做什么?姚红英的回答是:老师!现在想来,她成为曾经想成为的样子,是命运的选择,更是一种爱的传承。
传承奉献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麻江县宣威中学语文老师张杨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从小学老师在她心中埋下的一粒火种,到走上梦想中的讲台,再到以己之力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张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今年42岁的张杨,是一名语文高级教师。在张杨的记忆中,小学六年级时的班主任吴绪菊老师教书育人的形象最为清晰,也是因为受吴老师的影响,张杨开始向往那一尺讲台,立志要成为像吴老师一样的好老师。
“当时吴老师刚接任我们班主任兼数学老师两个月,她丈夫就患了重病需要手术。她白天教授我们知识,晚上熬夜照顾丈夫,原本可以请假的她,硬是没有落下一节课。”时隔多年,再次回忆此事,张杨的眼眶还是微微泛红了。
吴绪菊老师无怨无悔、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并打动了张杨。当时还年少的她,已经对人民教师这份光荣的职业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初中毕业后,张杨毅然报考了凯里民族师范学校,离她梦想的讲台近了一步。1998年,张杨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三穗县多所中小学校任教。自2004年起,便一直任教于宣威中学。
如今,在教育事业这片热土上,张杨已经默默耕耘了20余年。她先后获得过黔东南州“五一劳动奖章”,县级“三八红旗手”、县级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师、县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还是贵州省初中语文乡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教育教学的征程中,她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的称赞和尊敬,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我心中的张老师是一个很‘伟大’的人,是我的人生导师,张老师不仅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我关心和帮助,更是教会了我什么是人间大爱,让我懂得反哺社会。”现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金庆成就是深受张杨影响的学生之一。
初中3年,张杨都担任金庆成的语文老师。在了解到金庆成爱好写作并且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后,张杨不仅时时关心他的学习情况,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很多关爱,自己出资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还联系爱心机构对其进行资助至今。
张杨的一言一行成为金庆成人生路上的指引。“我的愿望是在学业上能继续深造,在学习到更多知识后,谋一份大学教师的工作,像张老师那样做一名好老师,帮助更多像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金庆成说。
采访结束时,金庆成写了一首短诗向张杨老师致以教师节的祝福:“您的一滴水,到我们这,便成了大海。然而您不只给一滴,您给了整片春雨!”
榜样力量 听障学子勇敢追梦
黔东南州民族特殊教育高级中学的美术教室里,七八个学生正在上素描课——教学是无声的,年轻的特殊教师雷镇廷正在给学生进行辅导,他们之间互相打着手语,讨论画面存在的问题。沟通后学生豁然开朗,笔在纸上排线的声音更加坚定、清晰。
6年前,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后,雷镇廷选择回到黔东南,回到陪伴他整个童年和青春期的母校——黔东南州民族特殊教育高级中学(简称州特校)担任一名美术老师。
任教以来,他一直努力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就像当年帮助他的老师们那样,帮助和他有着同样经历的孩子们。
1996年的一天,雷镇廷经历了改变他一生的痛苦——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因用药不当,使他失去了原本健听的双耳,从此踏进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无声世界……
变故让原本懂事乖巧的他变得乖戾叛逆。2001年秋季开学是改变他命运的新起点。班主任语文老师,用耐心、细心、爱心,甚至温暖的相处细节,给他懵懂的心灵里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慢慢地,他开始不甘屈服命运的安排,从别人眼里的野孩子逐渐成为自尊自强、敢于追梦的好学少年。
读初中时,青春期的迷茫让他渐渐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什么才能对将来就业有用,对未来的焦虑让他萌生了弃学打工的念头。然而,学校新来的美术老师王罡的出现,把他从弃学的边缘拉了回来。
王罡和他们一样,一样听不见。
同为听障人,在他看来王老师却是那么优秀。王老师上过大学,能够以一身才华,成为他们的美术老师。榜样的出现让雷镇廷的心境豁然开朗——“我也可以学画画,像王老师一样用绘画改变自己,用色彩让无声的世界变精彩。”
天道酬勤,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雷镇廷于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就读艺术设计专业。
毕业后,虽有进工作室做绘画相关工作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回到自己成长的校园,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6年来,他用手语、微笑、眼神和自身经历,鼓励一个个聋哑孩子走出自卑,获得自信。
采访中,雷震廷一笔一画写出回校任教的原因:“榜样能让孩子们相信梦想能够实现。我希望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他们,用我所学引导他们为梦想启航,就像当年老师们为我做的那样。”
六载陪伴 曾经师生今变同门
“这里培养出了改变我命运的人,是我仰慕已久的大学。”
2020年10月10日是新生报到的日子,福建工程学院迎来一位结缘已久的新生,来自贵州省黎平县的陆柄声。10年前,陆柄声的初中老师郭凯曾是福工2010级通信工程专业的新生。10年后,陆柄声同样选择了通信工程专业,成为郭凯老师的直系学弟,曾经的师生变为同门!
“他们那一级学风很好,平时跟大家交流也挺多的,我负责那一届至少两门专业课。”回忆起10级通信专业的郭凯,教研室主任陈健这样说道。如今陆柄声回到郭凯母校求学,陈健老师还是陆柄声的班导师,师生三代有了新的联结。陈健老师笑道:“相当有意思,他们开玩笑说,徒子徒孙。”
跨越10年的同门,承载着农村教育两代人的努力和传承。
30岁的郭凯是甘肃人,也是黎平县的一名“90后”教师,2014年从福建工程学院通信专业毕业后,来到大学支教时所在的龙额镇初级中学任教,担任物理老师。
郭凯最初担任初一的班主任,当时陆柄声就在他班上。初中二年级,陆柄声胳膊受伤了,这使内向的他更加不爱与人交流。在郭凯的鼓励下,陆柄声尝试担任班长,与同学有了更多互动,成为班长后的他像是“开窍”一般,开始认真对待学习。基础薄弱是农村学生的通病,除了每天的晚自习,办公室成了郭凯辅导学生的补课室。陆柄声怀念道:“夜里老师帮我讲题的场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记忆里。”
“与学生一起做练习册、做真题、做考试题……”如今,郭凯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处处都是自己高中老师化学老师李兰的影子。每当在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时候,他还会向曾经的高中老师李兰请教。
当年李老师激励他们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现在也成为郭凯让孩子们铭记的格言。
“到有海的地方去看看,到有海的地方去读大学。”10年前如愿考上靠海的大学,郭凯儿时的梦想得以实现。如今的他,像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师那样,也成为山里孩子的“梦想护航人”。“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有想法、爱做梦的人。但我觉得,我能梦想成真,我的学生也一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