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9月18日

凯里二商场的“街头理发店”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炳燕 杨天梅

在嘈杂的路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张凳子,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一张脸帕……这样简单的理发环境,总能让人想起过去的时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凯里二商场的“街头理发店”。

一片肥皂兑点温水,用一把小毛刷刷出泡沫,这样就自制成了男士专用的剃须水。

就是这样随意又简单的理发、剃须工具,街头理发因娴熟的技艺、实惠的价格,深受顾客喜爱。

凯里二商场周边,有27家这样平均收费10元左右的“街头理发店”。这些理发师傅有的是退休工人,有的是从各个地方到凯里的打工人。其中,年纪70岁以上的有6个,60多岁的有5个。

年纪最大的刘宗模师傅,今年已经77岁,是最先在二商场从事街头理发的师傅之一。刘师傅以前是凯里玻璃厂的职工,会点理发的手艺。退休后,不愿宅在家的他来到街头摆摊理发,开始自己的“再就业”生涯,一干就是30多年。

刘宗模介绍,来消费的客人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理发款式简单,师傅剪起来熟练、利落,还附赠修面、刮胡子等服务,深受老年顾客喜欢。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街头理发,大人只要一元钱一次,小孩五毛钱一次,随着物价上涨,二商场街头理发的价格涨到了十元,价格变了,但不变的是老师傅们的剪发手艺。

按照客人的要求,平头、寸头、偏分油头等发型对于老师傅们来说是不在话下。

据了解,2016年至2017年,街头理发店的生意最好,理发师傅平均一人一天的收入能有200元钱,有时候生意好可以挣300元钱。

几十年如一日,一推一剪间,剪发师傅与顾客也剪出了深厚感情。每个摊位上,主顾之间熟络的聊天、理发,像是交往已久的老朋友。每个摊位的镜子上都有电话号码,顾客还可以打电话预约师傅来剪头发,大家相处随意且融洽。

年轻的师傅中,有王文秀和陈国胜两人开了“夫妻店”。两口子以前租门面开店理发,后来门面租金变高后,他们就来到二商场摆摊。

靠着街边理发,王文秀和陈国胜俩人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街边理发这个行当,让他们在城市生活有了一席之地。

2020年,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下,相关部门在街边为理发师傅们安装了红色钢架棚,分发了统一的蓝色外褂,从此,师傅们有了一个固定的遮风挡雨的场所。

每天,在路边,一张凳子,一面镜子,一把剪刀,一把梳子,经验老到的理发师,熟悉的街坊,已成了二商场周边老城区独特的人文风景。

--> 2021-09-18 1 1 黔东南日报 c168753.html 1 凯里二商场的“街头理发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