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9月18日

龙云在后甘岒的战斗

○ 张维军

在岑巩县龙田镇与镇远县都坪镇交界之地,耸立着一座巍峨险峻的大山。此山,当地人叫它后甘岭。昔日,一条漫长的古驿道从这里穿山越岭,连通岑巩、镇远,是两县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

80多年前,红军长征的先遣部队在后甘岒上与国民党军遭遇,打响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斗,谱写了一曲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一片遗址

后甘岒位于岑巩县龙田镇西北部的安坪村亮溪组,东为亮溪河,南连镇远县都坪镇凯磅山,西邻镇远县都坪镇蚂蟥田,北抵桐木螃,主峰海拔859米。

今天的后甘岭,依然山大林深,荆棘密布。由于交通变迁,这里已经人迹罕至,林间古驿道几乎无迹可寻。如果不是当地熟悉情况的老农带路指引,人们根本没法知道这黑黝黝的深林里隐藏着的秘密。

在后甘岒上,有两个坳口,一个叫沙子坳,一个叫后甘岒坳,坳口处各有一条羊肠小道穿越而过,蜿蜒通向岑巩和镇远两地。在两个坳口两边遗存着一条厚约30厘米、高约60厘米的夯土墙,绵延起伏三四里,牢牢地钉在后甘岒的脊背上。

安坪村亮溪组的何文德老人指引说,听老辈们讲,这是国民党部队修建的军事防御墙,是阻止红军从镇远都坪翻越后甘岭进入岑巩用的,以前差不多有半人高,天长日久被风雨损坏了。这条防御墙隐蔽在后甘岭的山岭上,整个后甘岒变成了一张拉开的大网,专门等待红军闯入,敌人企图将红军在这里一网打尽。

在后甘岭战斗遗址现场,当地文物部门调查发现,在面向镇远都坪接近沙子坳的斜坡上,分布着大大小小人工挖掘的坑洞和凹槽,其中有几处遗迹十分明显。三个凹槽为红军战壕,一个坑洞为红军战斗物资储备坑。三个战壕迎着来敌倚坡而建,倾斜着连续分布在陡峭的密林中,每个战壕约长6米、深1.5米,宽2米。置于三个战壕中间的一个巨大坑洞是红军作为战斗的物资储备坑,坑深约2米,直径约1.2米,坑前朝阻敌方向长有一棵百年老麻栗树,根部坑洞密集,极有可能是国民党阻敌射下来的子弹打出的弹洞,可见当时战斗之激烈。在战壕群旁边,一堵用山石修砌得比较规整的红军军事防御墙,长约10 余米,高约0.5米。

一处“官坟”

在离后甘岒1公里、亮溪寨屋后1.5公里的山湾里,有一片茂密阴森的乱林。何文德老人说,这个地方怪得很,埋得蛮多乱七八糟的无主坟,大家一直都叫它们是“官坟”,听先辈们说,里面埋得有红军。

何文德老人今年77岁,他说他在10多岁时,经常听到前辈们讲:“后甘岒上,国民党和红军在那里打了一仗好的(意思是打得十分厉害),打死的人就乱埋在山上——最少埋了100多座。那时候,后甘岒上住着几户人家,后来全部搬走了,现在后甘岒横竖很远的地方都看不见人烟。”

何文德68岁的弟弟何文职说:“小时候在山上放牛,经常听到我姑公刘向兰讲,说是后甘岒上来了‘共匪’,保长就到处喊人来打,满山都是人。他经常讲,打仗死了很多人,国民党也有死人,红军死得多。后来山上臭得很,保长又四到八处喊人上山拖尸体到坡上掩埋,埋在山上几抱大的枞树林里。这是我母亲杨银秀亲口告诉我的。我母亲已经死去10多年了,她要是还活着,今年已经100多岁了。那些红军好苦啊,我们这些人现在又是多么享福啊!”

安坪村原党支部书记曾维英说得很肯定,说山上有红军坟。曾维英从小就听到有关亮溪寨屋后山湾里埋有“官坟”的传说,说以前这里有100多座“官坟”,由于多次毁林开荒破坏,现在只有30来座了。

这个消息非同小可,令该县文化部门的调查人员非常震惊。他们对“官坟”立即展开了深入调查,听到更多的群众说“官坟”中有可能有些就是红军坟,遗憾的却是查无“铁证”。

在“官坟”遗址现场,岑巩县文化工作者产生了这样一个疑虑:史料既然说红军大部分都战死在沙子坳,那么多红军的遗体究竟去了哪里?亮溪寨屋后1.5公里处的山湾里的这片无主坟究竟是不是红军坟呢?

显然,“官坟”一事事关重大,当地文化工作者不敢作出任何妄断,尚需如实将调查结果向上级报告,有待专家前来考证。

一场战斗

在后甘岒一带,我们走访了几位高龄老人,当年红军在后甘岒上的故事,还深刻地烙在他们的脑海里。尽管老人们都是从他们的先辈那里听来的传说,但他们讲述起来,就仿佛是他们自己亲眼看见的一样真切。

有了民间传说,我们再结合查阅到的有关红军长征在岑巩周边的史迹资料,当年红军在后甘岒上的战斗经过已经大致浮出了水面。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经过近一年的苦战,中央红军始终没能取得第五次反“围剿”的胜利。

7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派遣红六军团率先突出重围,到湖南中部地区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以减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压力。红六军团由17、18两个师组成,总兵力9700余人,任弼时任中央代表,萧克任军团长兼17师师长,王震任军团政委,李达任军团参谋长,龙云任18师师长。

9月,红六军团作为红军先遣部队开始西征探路,由湘赣根据地出发经湘入黔。此时龙云所率的红18师承担着前锋和后卫的任务,52团负责前锋开路,53团负责后卫。

10月4日,红六军团陷入国民党湘、桂、黔三省地方军24个团的包围圈中。战斗时,红六军团主力被截为数段,部队伤亡很大。面对敌军和民团的层层包围,红军指战员毫不畏惧,团结战斗,转战石阡县及周边区域,浴血奋战10多个昼夜。

10月16日,红六军团向南转移,从越石镇大道突围出石阡,向东寻找红三军(在印江木黄的红二军团),命令龙云的红18师52团改为后卫。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龙云亲率红52团以身作饵,将围追堵截的敌人引向石阡县川岩坝一处三面临河、两面悬崖的困牛山。红军上山后,四周高山已被敌军占据,后有湘军追击,前有黔军及地方民团阻击。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红军誓死不做俘虏,100余名红军战士舍生取义,集体跳下70余米高的悬崖。

10月20日,龙云师长率领52团200余名红军战士在困牛山上经过浴血奋战后成功突出重围。

10月24日,红军进入镇远都坪,过龙江河,从凯磅爬上后甘岒。

10月25日深夜,52团200余名红军在后甘岒沙子坳附近的密林中宿营。

听国民党大肆反动宣传,说红军要从都坪过境,凯磅布匹商人杨通成生怕财物受损,于10月26日拂晓,爬上后甘岒藏布匹,碰见红军。杨通成返回凯磅后,到处宣扬此事。龙颈坳(龙田)联保主任杨光尤和民团队长何吉安等人,得知此事后,立即报告国民党黔军14团,并纠集天印、拱桥、都坪等地的民团数百人及黔军14团收编的土匪部队数百人,共约1000余人,于当天傍晚从镇远方向摸上后甘岒。

龙云决定带领200多指战员走魁楼坡,准备翻越后甘岒向岑巩龙颈坳方向进发。当红军来到山高林密的后甘岒沙子坳坳口时,遇到了在后甘岒上以逸待劳守候多时的国民党25军第4旅第15团的伏击。前方阻击红军的敌人为金祖典团,约有1000多人,而身后山下镇远方向又有1000多人的追兵,红52团再次陷入困境。在龙云师长的指挥下,200多红军将士沉着勇敢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当红52团撤退到后甘岒下的魁楼沟时,国民党团丁们蜂拥而上,将弹尽粮绝、疲惫不堪的红军将士团团围困在半山上。当红52团再次被敌人冲散后,受伤的龙云孤身一人从荆棘丛生的后甘岒上的高山密林中冲出敌人的包围圈,进入岑巩龙颈坳,经过亮溪坡、桐木坪向龙马店方向前进,准备北上印江,寻找主力部队。

此时,石阡、镇远、岑巩等县早已组织民团团丁在各交通要道口设卡布防,截查红军失散人员。

10月27日凌晨,龙云拖着伤痛饥饿和疲惫不堪的身体来到安坪村关庄寨,找人带路。遇见杨世忠在自家碾房碾米,龙云以为他是普通群众,便请他带路。他哪里知道眼前看似普通群众的杨世忠却是国民党的保长。起初,杨世忠见龙云身上有枪,不敢声张,便假装答应给龙云带路,蓄意将龙云往哨卡上带。当他们来到龙马村龙马店时,在一个前有哨卡的拐弯处,杨世忠见有机可乘,转身拔腿就跑,边跑边放声大喊:“救命啊,救命啊,这里有共匪。”团丁们闻声而至,追捕龙云。一个叫曾令红的团丁提着梭镖朝龙云刺来,龙云举枪连开两枪都没打响,梭镖刺进了龙云的腿肚子。龙云忍痛跑出数十丈,因流血过多倒地不起。团丁们一拥而上,将龙云剥光衣服毒打,再将手脚捆绑起来,抢走了龙云身上的望远镜、怀表和手枪等物。

10月28日清晨,龙云被押到龙劲坳区公所审问。龙云自称姓“黎”名“光前”,却被已经变节的部下指认是红18师师长。区长甘泰霖随即向岑巩县县长李林报告,李林命令将龙云押往县城。

10月29日,龙云被押到岑巩县城,李林组织审讯。当确认龙云是红18师师长的真实身份后,立即派保警队将龙云押往镇远县交给东路行营参谋长黄烈侯处置。

11月2日,黄烈侯将龙云押送贵阳交给贵州省主席王家烈。王家烈向蒋介石报告请功,蒋介石命令王家烈将龙云押送到长沙交由湖南省主席何健处置。

1934年12月,龙云被押到长沙,面对残酷审讯,始终坚贞不屈。

1935年,何健将龙云押至江西南昌投入“军人反省院”,不久又转押至九江“感化院”。

1936年1月,龙云再次被转押至湖北武汉的“反省院”。

在将近一年的“感化”与“反省”期中,龙云始终视敌人的各种威逼利诱为草芥玩物,既不“反省”,更未被“感化”,而是抱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如磐石,不怕牺牲。

1936年1月下旬,龙云因伤病卒于武汉省立医院,时年33岁。

关于龙云的真实身份,岑巩县文史工作者曾一度认为他是湖南浏阳人,被何健残杀于长沙。直到2008年,黔东南州锦屏县史志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党史资料调查时,在该县档案馆发现一份1934年10月22日正午,由设在锦屏县城的国民党湘黔剿匪司令部发给锦屏县县长邱锦章的紧急电报,才揭开龙云的真实身份。

龙云,又名龙普霖,后改名龙云、龙飞云,苗族,1903年出生于我州锦屏县茅坪镇上寨一个没落的木商家庭。

1919年,龙云与寨人龙康庄(即龙大道,曾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委代理书记,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等人乘木排东下武汉求学。龙康庄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附中部。龙云改名龙飞云,报名至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当兵。

1927年,龙云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同年7月,龙云参加彭德怀、滕代远等人领导的平江起义。10月,随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

1931年8月至1932年1月,龙云参加瑞金军事政治学校(简称“红校”)第一期学习,为他日后成为红军骁将奠定了基础。

龙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级将领,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积极贯彻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粉碎敌军“围剿”立下大功。

在长征途中,龙云率领红18师经过甘溪血战、困牛山血战和后甘岒血战,掩护红六军团主力安全转移。龙云和他率领的将士们用热血、生命和忠诚换来了红六军团和红三军在印江木黄的胜利会师,完成了长征先遣队的战略任务。他们的战斗功绩,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永远铭刻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丰碑上,永远铭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

--> 2021-09-18 1 1 黔东南日报 c168774.html 1 龙云在后甘岒的战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