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9月25日

没有手机的时光

○ 张志松

中午,我到朋友家里吃饭,进去的时候,发现好多客人已经坐在酒桌上了,都各玩各的手机,也没人说话。看到这,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孩提时没有手机的时光。

那时候,别说手机,就是连座机还没普及,即使有座机,大多是单位办公电话和电话亭公用电话。那年的初秋,我姑妈家儿子结婚,姑妈家离我家有二十多里远,按理,表弟即将结婚,姑妈在那边打个电话给我庄上有座机的人家,叫人家转告一下就是了,不必要跑那么远的路报信,并且那时候的路还不通公路,都是田间小道,半途还要渡两条大河。可姑妈不听姑父善意的提醒,硬要亲自跑过来报信,她从大清早出发,一路走一路歇,走了大半天,下午才疲惫不堪地才到我家里,刚进去,姑妈就一屁股坐在板凳上,第一句话就对我母亲说:“嫂子,家里还有剩饭吗?我快饿死了。”母亲听了,一边忙不迭地给她盛饭,一边埋怨姑妈,说:“你也真是的,跑那么远干吗?打个电话不就行了。”姑妈说:“那不行,我平常很少来,何况,我儿子要结婚了,这么大的喜事,我更要过来报信。”母亲听了,心疼地说:“二十几里路呀!你就不怕把腿跑断?以后,有什么事情,最好还是打个电话,叫人家转告一下吧。”姑妈听了,摇了摇头,说:“不行,因为我走的是亲情。”姑妈说得对,因为走的是亲情,再远的路也能坚持下来。现在呢,每人都有一部手机了,如果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只需打个电话就行了,多省事,可我觉得亲情好像离我们已经疏远了许多……

最喜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我家六口人,我上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每次到了吃饭,弟弟就摆好了板凳,我呢,就到厨房里给全家人盛饭,大姐怕我端菜烫了我自己的手,就坚决不让我端菜,估摸着这个点,父母也该回来吃饭了,于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别看弟弟人小,就是话多,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就是不知道哪来的十万个为什么?弄得当过生产队长的父亲也结结巴巴地答不上来。二姐话也多,有次吃饭,二姐心有余悸地说,今天她到菜地浇水,遇上了一条大蛇,自己的魂都吓没了,想跑,可腿子就是不听使唤,只得站在那里不敢动,直到大蛇窜进路边的草丛里,她这才惊魂未定地逃离。大姐听了,笑着说二姐胆子太小,并说如果自己看到蛇,肯定会捡起树枝、石块或者是土疙瘩朝大蛇狠命地砸过去,到时候,大蛇肯定会逃之夭夭。看到他们都说话,我也不甘落后,便笑嘻嘻地说,今天早上我们学校上广播体操课,我前边的同学因为穿的是拖鞋,在做伸腿动作时,他抬起其中的一条腿时,有一只拖鞋却突然飞了出去,砸到前面同学的后脑勺上……还没等我说完,母亲顿时笑得前仰后合,差点把吞进嘴里的饭吐了出来。

现在呢,我们有了手机,一家人有时候也围坐在一起,都各玩各的手机,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初其乐融融的那种温馨氛围呢!

以前,每次出门,我总要随身带着几本书,有时候是小说,有时候是杂志,也有报纸,最不济,哪怕是诗集也行。那时候,是愤青们爱好文学狂热的时代。据说有人曾调查过,走在大街上,十个就有九个都曾想过做诗人梦,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对文学的狂热,还是可见一斑的。有一次,我坐大巴出差,发现车上的人,十有八九都在看书,有的还啃起了英语,有的看高中语文,还有的看席慕蓉的诗集,这还不算,有的还掏出笔记本,密密麻麻地在上面写着什么。那时候,我也算狂热的文学爱好者。瞒着父母报名参加了一家文学创作函授班,每天都要读书到深夜,而且每个星期还要交一篇习作,让老师辅导辅导。不得不说,我报文学创作函授班的三年,是真的收获了三年,除了在当地的报纸发表作品外,我还在其他报刊发表多篇了拙作,在县城里的文学圈里有了一定的名气。所以,直到今天,我对文学还在不断地孜孜地追求。县城的东北角,有一家图书馆,那是我们经常逛的地方,读者很多,去迟了,根本就找不到位置坐,只能站在过道里或者走廊上看书,借阅的几本书,通常会会坐着公交回去,看书的也不少……现在呢,我们有了手机,每次乘坐大巴或者公交,看书的就寥寥无几,图书馆里也没有多少人光顾了。

我是多么怀念那个没有手机的时光啊!

--> 2021-09-25 1 1 黔东南日报 c169206.html 1 没有手机的时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