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辉) 今年以来,黎平县把持续抓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扶持工作列为中心工作之一,坚持政策不变,帮扶不移,着力让就业政策惠及更多的易地搬迁群众。截至目前,该县通过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已促进就业8900余户,1.95万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目标。
搭建制度平台,扛起扶持责任。出台下发了《黎平县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网格员、帮扶干部、社区工作人员、楼长和组长紧密联系群众的优势,重点抓好易地搬迁群众基础信息数据摸底、稳定拓宽就业渠道、就业培训意愿调查及培训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宣传等工作,积极为广大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和岗位推荐服务,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后续扶持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搭建宣传平台,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每栋住宅楼的楼道口创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栏,建立政策宣传微信群、宣传栏、社区广播、社区LED显示屏定时发布并更新就业岗位、培训信息、创业指导信息以及就业创业政策等方式,让搬迁群众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培训信息、招聘岗位、就业创业政策。
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工作水平。在县城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先后挂牌成立了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安排专人常态化办公,负责岗位推荐、培训报名、台账动态管理、政策宣传等工作,为搬迁群众提供多位一体化的一站式服务,并通过引进4家人力资源、6家技能培训机构进驻龙形街道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成集综合服务、信息采集、岗位推荐、就业培训、法律援助、政策兑现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易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搭建岗位平台,确保就业增收。以“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吸纳、扶持创业带动、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为重点,扎实抓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工作。对于有意愿外出务工的搬迁劳动力,通过签订劳务协作框架协议、设立劳务联络站等方式开展劳务对接,组织务工专列专车点对点输送移民到杭州、广州等地外出务工。 对于“有就业意愿,但不能离乡”的搬迁劳动力,通过积极实施农村产业革命,创新林业资源开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等渠道,帮助其就地就近就业。对于无法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的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的搬迁劳动力,多渠道开发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