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09月27日

永乐镇:

稻鱼综合种养“双丰收”

本报讯 (通讯员 王贵月) 近日,笔者走进雷山县永乐镇乔桑村,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映入眼帘,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正在开田捉鱼的男女老少们相互配合,捉鱼、装鱼一气呵成,田间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以前我们种田也养有一些鱼,但只供自家过节吃和接待亲朋好友。现在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我们只需要把水稻种好,把鱼养好就可以了,村党支部和合作社主动上门收购,根本不愁卖不出去。”正在田间捉鱼的村民杨光健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永乐镇乔桑村有一个鱼种场,是雷山县2020年稻田养鱼的子项目,投入资金50万元,在村党支部和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下,该项目做得红红火火,第一年就取得了较好的收益,群众也得到了分红。群众尝到了甜头,于是纷纷发展起稻田养鱼这一特色产业。村党支部和合作社主动找销路,上门收购稻田鱼,打消群众“养得出来,卖不出去”的顾虑,为群众发展稻田鱼“保驾护航”。

“我们村发展稻田养鱼的有338户,稻鱼综合种养面积690余亩,只要群众开田想卖鱼我们就去收购,每公斤保底价是70元,随着市场价格上下浮动。今年我们向群众收购稻田鱼300多公斤,接下来的这一两个月我们将大量收购,不仅仅局限于我们村,还辐射到坝子、高枧等附近村收购。”村合作社负责人黄庆良介绍到。

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组织实施,乔桑村的稻田养鱼特色产业朝蓬勃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我家今年种有5亩的稻田,目前稻谷长势喜人,预计可产2000多公斤稻谷,稻田鱼预计产出80多公斤。今年稻鱼共养预计可收入一万多元。”杨光健边捉鱼边高兴地说。

近年来,永乐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水资源丰富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稻鱼种养产业。只有持续激活“生态潜力”、叠加释放“生态红利”,才能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稻鱼共生,不仅让水稻提质,还让水产增收,达到了“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的目的。据镇农业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永乐镇稻鱼综合种养面积2620余亩,预计稻谷产出117万多公斤,稻田鱼4.2万余公斤,总产值可达595万余元。

--> 2021-09-27 永乐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69260.html 1 稻鱼综合种养“双丰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