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根旺
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学校,要把心理健康课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确保每学年中学不少于14课时,小学各年级不少于12课时,并且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据10月4日洛阳晚报教育周刊微信号)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心理健康课离孩子们越来越远,在有的地方早已消失殆尽,导致在广大青少年中,患心理疾病的人众多,表现在不会与同学正确相处,不会与异性相处,不尊重他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另外不少孩子在挫折面前,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会处理家庭矛盾,没有理想,缺少热情,孩子们的人生价值越来越庸俗化等等,在种种矛盾相互的交织下,当今的孩子们日益成为努力做题的机器,日益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日益成为道德滑坡的受害者或助推者,这样的孩子,怎能把未来的中国,引向更加光明的前途呢?
教育专家们认为:“有才有德是极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可见,一个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多么的重要,国家的繁荣强大,离不开健康向上的孩子们,离不开全面进步的孩子们,补上心理健康课这一教育短板,早该成为广大社会的共识。可喜的是,河南省首先亡羊补牢对症下药率先精准发力。笔者为河南省教育厅的长远眼光点赞,同时笔者也希望其他省市能及时跟上,或想方设法超越,那就更值得点赞了!
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地生根,开好花结好果,才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各级教育机构各个学校摒弃“分数至上,唯分是能”的狭隘,要胸怀大局,把国家的美好未来,切切实实放在首位,放在重要位置上去,监督也要跟上,家庭里的心理教育也要跟上,社会导向也不能错位,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才能把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实做到位做到家,这才是我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