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09日

陪父母过慢生活

○ 王国梁

母亲戴着老花镜,正为我的儿子做棉衣。我说:“妈,你的眼神不好了,就别做针线活儿了。现在谁还穿家里做的棉衣呀?商场里的棉衣各式各样,有的是卖的。”

母亲头也不抬,慢悠悠地说:“那种棉衣不暖和,我做的棉衣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特别暖和。再说我喜欢做针线活,不觉得累,戴上老花镜看得可清楚了。”母亲一边说,一边忙手里的活儿。她的动作流畅自如,脸上的表情愉悦而安详。

我忽然明白,做针线活儿对母亲来说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母亲这代人走过了漫长的“从前慢”时代,那时候几乎一切都是靠手工完成的。如今时代发展了,我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很多,很多东西都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但母亲他们这代人,有根深蒂固的“慢情结”。这种“慢情结”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保守落后,而是他们对“从前慢”时代的朴素和纯真品格的坚守,也是他们对往昔岁月、对自己的多彩年华无比怀恋的一种表现。

我们做儿女的,也应该学会陪父母过“从前慢”的生活。一方面是尊重父母的意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会在高压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脚步,返璞归真,享受缓慢悠长、安宁自在的时光。

那次我在老家陪父母,晚上突然停电了。如今城里几乎不停电的,乡下却说停就停,我抱怨起来。父亲见我举着手机里走外传,笑眯眯地说:“行了,你放下手机,让你妈点上蜡烛,咱们一起聊会儿天吧!”我愣了一下,笑笑说:“这样也不错啊!”

烛火温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周围没有任何嘈杂的声音,夜晚的时光更显得宁静美好。聊天的气氛特别轻松,我们的笑语声此起彼伏。父亲忽然说:“还记得吗,你小时候家里三天两头停电,咱点起煤油灯,围在一起剥花生、剥玉米粒。一边干活一边聊天,那时候你妈喜欢唱戏,时不时就给咱们唱一段。”母亲笑了起来,说:“那时候没电视,晚上可不就是一家人凑在一起聊天嘛。记得你爸特别喜欢编故事给你们听,你和你姐都当真呢!”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但父亲和母亲的语气里满是怀念,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暖意。记忆中,一家人很多年没有这样聊天了。透过烛光,我看到父母的脸上浮现出满足和幸福的笑意。我们久久沉浸在这种久违的幸福中,觉得时光好像静止了一样。

从前慢,从前的一切都那么值得怀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慢时光,真的能让我们找到丢失已久的感觉。我们走得太快了,慢一点,等灵魂跟上来。陪父母过“从前慢”的生活,心灵都变得纯净起来。

那天,母亲和父亲要去三姨家走亲戚,我打算开车陪她一起去。他们笑着说:“不过三里地,开车不方便。村里的路特别窄,还不如走着去呢!”我说:“好,我陪你们步行去走亲戚。”我提着礼品,跟在父母的身后。我们在窄窄的乡间小路上走着,我忽然想起“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典故。此时虽然没有陌上花开,但我依然走出了“从前慢”的节奏。我与父母就这样慢慢走着,这样的一幕,真的特别温情。

你也行动起来吧,偶尔陪父母一起过慢生活,一定会有别样的收获!

--> 2021-10-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69906.html 1 陪父母过慢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