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10日

一片真情献苗寨

—— 记剑河县久仰镇摆伟村第一书记杨邦进

○ 通讯员 诗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铮铮誓言成了铁塔人杨邦进为践行这一目标最为生动有力的注脚。

2019年6月中旬,作为优秀干部的杨邦进被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选派到剑河县久仰镇摆伟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州两级公司党委的指导下,他为苗族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做了一件又一件实事和好事,把一片真情献给了苗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肯定和好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第一书记”的使命和担当,分别荣获“2019年脱贫攻坚优秀援黔东南干部”、2020年剑河县委“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2020年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通信信息行业扶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中共贵州省国资委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为快速融入群众 放下架子

杨邦进是一名退伍军人。20多年来,他始终如一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敢于担当,办事雷厉风行。面对陌生工作环境,他深知驻村不能“住”在办公室听汇报,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走访,通过和村“两委”干部、致富能人、村民代表等交流学习,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真心实意与农民交朋友,掌握第一手基本资料。不到一个星期,他就了解到村里的基本情况。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 沉下身子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他把摆伟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为了当好摆伟村这个大家庭的领头雁,他舍小家顾大家,长期驻扎在村子里,一心沉下身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分析村级经济发展短板和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深入思考脱贫致富良方,把工作细化,列出清单。对贫困户进行摸排、识别、建档立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扎实做好易地移民搬迁工作,整治村容村貌,因地制宜动员和鼓励做好原有产业800亩钩藤种植、小香鸡养殖、香猪养殖、番鸭养殖,同时新发展朝天椒种植50余亩、茭白种植50余亩、冷水养鱼10余亩、稻田养鱼500余亩(乡村振兴项目)多个特色产业项目,推进生态护林员补偿项目、杭州帮扶公益性岗位、岑松食用菌基地建设覆盖贫困人口分红项目实施。

为建设美丽乡村 丢下面子

为了建设美丽乡村,传播文明乡风,杨邦进与攻坚队员们千方百计想办法找路子,争取资金整治村容村貌,增加文体器材,亮化乡村。经过努力,目前圆满完成了村寨亮化工程,安装路灯210盏,厕所改造204户,透风漏雨整治93户,易地移民7户,人畜混居整治51户,危改7户,历年三改98户,入户路和排水沟修建万余米,家庭庭院硬化5000余平方米,拆除了废旧房屋和圈舍45间,改造进村入户电力线路3000余米,同时新增200千瓦变压器两台,新建4G基站一个,完成210万元的全村排污管线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建机耕道7条11公里,新建产业路2条。积极向中国铁塔贵州省分公司申请资金,完成厨房电器和用具配备、配置备用电源10千瓦发电机一台,捐赠价值10万余元垃圾运输车一辆、床铺60张、棉被加被套140床,申请助学资金6.6万元帮助23名高考学子顺利踏入大学校门。协调资金修缮村小学老教学楼并将村委会迁入,及时调整因病不能正常工作的村干部,完成阵地建设的同时优化了队伍的建设;修缮学生老宿舍楼并将卫生室迁入,确保村民小病就近医治。经过多方联系建成了文化活动大舞台,并在广场增添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文体设施,建成了26米宣传长廊,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孝子和道德评议等活动,让群众为村级事务献计献策,使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民风变得更加淳朴。

如今的摆伟村旧貌换新颜,村庄美丽如画,增收产业壮大,村民生活美好。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90元上升到现在的10049.81元,2019年全村脱贫出列,2020年脱贫清零,贫困发生率由23.1%降到0%;2020年6月通过国检,8月通过脱贫攻坚普查。扶贫攻坚工作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

不忘初心,将初心变成恒心,牢记使命,把使命视作生命。杨邦进以自己作为一名铁塔人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立志要做担当有为的拓荒牛,做矢志前行的逐梦人。现在,他又转战在乡村振兴主战场。

--> 2021-10-10 —— 记剑河县久仰镇摆伟村第一书记杨邦进 1 1 黔东南日报 c170034.html 1 一片真情献苗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