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11日

织密交通网 畅通经济圈

—— 黔东南州交通发展综述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骆区卡

“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高铁穿苗乡,飞机越侗寨;客运到家门,回乡的路不再漫长……辛酸往事都已过去,苗乡侗寨铺起了幸福路……”短短几句歌词,将黔东南交通的飞速发展展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以来,我州坚持以服务“四化”建设、促进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主引擎、主抓手,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助推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今年上半年,全州完成交通固投52.6亿元,超额完成“双过半”工作任务。制定了《黔东南州“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州公路水路规划项目总投资达1237亿元;建立普通国道项目库1303公里,乡镇通三级路项目库1484公里。全州在建高速公路5条226公里有序推进。国省干线、水运工程项目统筹推进。1-9月我州已完成国省道改造36.5公里、完成投资2.29亿元。汽车场站项目加快推进。截至9月底,黎平县雷洞乡客运站累计完成投资95%;锦屏县隆里镇客运站累计完成投资58.8%;施秉县汽车客运站累计完成投资4927万元,总体形象进度达到100%。

一组组数据、一道道通途,见证着我州交通变化的同时,也见证着我州人民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攀升;一个个铁路客运站承载着旅游发展的梦想,一座座桥梁隧道改写着“黔货出山”面临的窘境。

据了解,我州境内目前拥有铁路线3条,分别是贵广高铁、沪昆高铁、沪昆铁路,开通客运站的有凯里市、施秉县、镇远县、三穗县、榕江县、从江县,高铁站4个,普铁站3个。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纵横交错的铁路网拉近了时空距离的同时,带动了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了生产要素快速流动和聚集,为我州交通格局、产业格局、经济版图带来巨变。

今年1-8月,凯里黄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10206人次,黎平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4672人次。

剑河县革东镇光条村村主任欧阳光是光条村钩藤种植能手,种植80亩钩藤,每年有6万余元纯收益。他一直想带着村民通过发展产业一起致富,但苦于道路不通,愿望一直无法实现。

“村里产业发展曾被1.5公里的‘断崖路’影响,收购的车子进不来,成熟的农作物只能靠人力抬出去,效率很低。”欧阳光想起以往不通路的日子,眉头皱了起来,“但自从修通了路,车子进出方便得很,我的期盼也变成了现实,我说不出的高兴。”说到此,欧阳光像看宝贝一样看着身边的硬化路,眉宇间的轻愁早已被笑意代替。

而如今的光条村,早已不见肩挑马驮大件物资进出的场景,各式各样的车辆畅通无阻,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俨然一派繁荣的景象。

近年来,我州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公路通村通组又通户,家家户户门前都铺上了水泥路。曾经的羊肠小道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条条连接十里八乡的硬化路,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

2021年以来,全州交通系统将交通建设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全力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1-9月,全州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增加路面900.4公里,总体形象进度84%;危桥改造累计开工51座,完工21座;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累计完成处治隐患里程317公里,我州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天柱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验收。

路修好了,还要路好“走”。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方面,黔东南自主研发“村村通”农村出行服务平台在雷山县试点成功,破解了农村居民出行难、货运物流难、客运安全监管难等问题,现已在全省88个县推广运用。

如今,黔东南一改交通闭塞的旧貌,呈现出了大道通衢、铁龙交织、银鹰翱翔的交通盛况。

--> 2021-10-11 —— 黔东南州交通发展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169980.html 1 织密交通网 畅通经济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