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家孟 吴昌连 潘贵发 吴冉冉) 金秋时节,剑河县南明大坝稻浪重重、瓜果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最近,大坝的辣椒种植基地里更是一片火热的采摘、晾晒、加工场景。大坝另一边的100多亩灵芝也迎来最佳采收期,大棚内几十名村民忙碌劳作的身影穿梭其中。
“在这里务工,我们一个月也有2000元收入。”基地建在家门口,让南明镇永兴社区村民杨英桃实现顾家、收入两不误。
近年来,永兴社区秉承“念好山字经,做足水文章,下好坝子棋”的发展理念,依托坝区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公司+合作社+村民”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了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各种特色产业。目前,各项产业发展已达产见效、初具规模,700多亩的蔬菜种植基地,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基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这一笔笔“丰收账”的背后,凝聚着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无数汗水。
南明镇有“剑河粮仓”之称,永兴社区刚好位于集镇所在地和南明大坝中心地带。如何鼓起社区1200多户4500多人的钱袋子,村“两委”先试先行,做了不少探索。
永兴社区主任张承财说:“我们是党员,又是村干部,我们不带头谁带头,只有我们做好了,让大伙看到成效,他们才愿意跟着干。”这几天,张承财示范种植的八月瓜也迎来丰收,成熟爆开的八月瓜像一个个笑脸,挂满了枝头。
“按今年的生产情况,亩产值可达12000元,确实很高兴,也很有信心。”张承财说,如今村民们来到基地,看到八月瓜丰收的景象,纷纷表示愿意跟着他一起种,他也愿意把技术教给老百姓,让大家共同致富。
在党员和村干的带领下,社区100多户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该社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200余元提高到2020年的11000余元。
除了抓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也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
“以前的感觉就是到处脏乱差,现在变化可大了,家家户户门前干干净净,道路宽敞整洁,乡风民风也越来越好,新房子住起来安全又舒服,多亏赶上国家好政策哦!”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陆鸿章感叹道。
村容整洁、村民向善、邻里和谐,永兴社区无论是环境面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是生活配套,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每天傍晚,社区的健身广场上人潮涌动,伴随着节奏明快的歌曲,居民们跳起了整齐划一的广场舞,欢乐的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吃完晚饭后,我们就到这里来跳广场舞、唱歌、打篮球,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穿也不愁,吃也不愁,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好啦!”文艺爱好者潘大姐是队伍中的一员,广场舞成了她和姐妹们每天必修的一项健身活动。据她介绍,自从村里的活动广场建起来后,参与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像她们这样的文艺队伍村里共有15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