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本英) 近年来,天柱县通过创优就业环境、精准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有效破解易地搬迁群众就业疑难杂症,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创优就业环境,让群众喝下“暖胃汤”。出台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就业困难人员累计发放就业援助补贴285.12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笔128万元,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97.7万元,落实场租补贴等政策补助资金29200元,打消搬迁群众创业就业顾虑;常态化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补贴”三送服务,结合村民议事院坝会、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会、“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三送服务2200余次,为群众推送各类就业信息2万余条,打通群众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精准技能培训,让群众服下“补钙剂”。积极落实职业技能免费培训政策,以提升群众思想为突破,以培训意愿需求为指引,因需实配、因岗定培,先后引进10支优质培训资源和力量,整合经济发达地区、省内外企业和县内各行各业用工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促进培训与就业精准对接,先后开展了涉及家政、护工、保安、保洁、种植养殖、电工等行业的技能培训150余期6200余人次,不断提高搬迁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技能,确保每个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就业技能。
拓宽就业渠道,让群众吃下“定心丸”。紧扣产业就业融合发展工作主线,引进30余家中小型企业进驻移民安置点,建立就业帮扶车间11家,带动群众就业495人;针对部分年龄偏大、就业困难的人员,开发环卫保洁、园林绿化、治安巡防、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448人;组建1000余人的“职业农民劳务队、建筑施工队、家政服务队、宴席承办队”四支队伍,分批次前往到安置点附近油茶基地、凤园产业园、辣椒基地等地进行务工8000余人次,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有效解安置点剩余劳动力“不敢找工作、不会找工作、找不好工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