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12日

梅花香自苦寒来

—— 台江县残疾人张艳梅创业助残纪实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道东 通讯员 刘德斌

“佛山市的领导和客商要来,我要把我们的民族刺绣产品介绍给他们。”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张艳梅乐呵呵地说。

张艳梅3岁时患上了脊髓灰质炎。为了治好她的病,父母一直为她访医问药,走遍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名医院,结果到9岁还是无济于事,让她落下了终身残疾。高中毕业时她想报考农学院的园艺专业,可是最后被禁止报考,她的大学梦破灭了。

人生有梦,一路芳华。坚强的张艳梅从那时候起,就下定决心自强自立。双脚残了,但她还有与正常人一样的思想和双手,她要把从小跟母亲学习的蜡染刺绣技艺利用起来,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做一个苗族蜡染刺绣传承人。

经过不懈努力下,张艳梅开起了苗族蜡染刺绣作坊,也迎来第一单生意。那笔订单让她有了1860元的收入,也是她从业赚到的第一桶金。这一下,让她看到了前途和光明。当年7月,通过母亲的牵线,她带了本县的6位锈娘到一个马来西亚老板在北京开办的刺绣厂工作。

2003年的台江苗族姊妹节,张艳梅从北京回到家乡过节,有幸与一个姓蒲的湖南籍男青年认识,二人一见钟情,当年便结合在了一起,并开起一家餐饮店。她本以为,结婚生儿育女后生活会更加幸福起来。但哪曾知道,餐饮店生意不景气,家中发生了经济危机。

张艳梅最后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创办刺绣产业,但是创办的刺绣厂资金周转发生了困难。台拱街道知道此事后,主动到县联社说明情况,县联社的相关领导考虑到作为一个残疾人创业的确很不容易,于是经研究决定给张艳梅一笔五万元贷款。得到了这笔贷款周转后,张艳梅的刺绣生产如鱼得水。为使自己的刺绣厂有起色,她拄着一对拐杖顶严寒冒酷暑,往返于全县的各个村寨,为绣娘发放刺绣材料加工生产,并收集刺绣成品。刺绣成材料收集后,她又奔波于全国各地寻求订单。其间不知拄坏了多少双拐杖,磨破了多少次手掌,那种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在张艳梅最困难的时期,得到了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得到了各级残联和妇联的大力支持,使她的企业走出低谷,形成“企业+党员+残疾人”管理模式,企业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特别是近期通过电商经营,开拓了新的经营渠道。

逐渐富裕起来的张艳梅秉持不忘初心、回报社会的决心。自2012年以来,她每年都拿出几千元来支助残疾人和困难家庭子女上学,年终开展对残疾人困难家庭慰问。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找到自食其力的出路,她争取得到各级残联支持,举办残疾人绣娘培训班,让大家掌握刺绣技能,靠双手养活自己。

近9年来,张艳梅把当地贫困妇女、残疾妇女、留守妇女聚拢到一起,让大家共同创业,用自己的双手绣制出富庶的生活。

她的产品获得国内多项荣誉。2019年,她被评为全县最美绣娘。

2019年,张艳梅分别向项目覆盖老屯乡坝场村10名持股贫重度困残疾人分红每人600元,同时还采取“送种子+保底收购”方式带动该村10余名残疾人发展蓝靛种植产业。2020年初,她把实施州级辅助性扶贫示范基地获得的利润按每人500元分红给务工的6名妇女残疾人。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懈努力,张艳梅获得了贵州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她说,创业路上虽然艰辛曲折,但只要肯努力,坚持再坚持,明天会更好。

--> 2021-10-12 —— 台江县残疾人张艳梅创业助残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170099.html 1 梅花香自苦寒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