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姜再久) 近年来,剑河县敏洞乡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储备林发展政策红利,积极利用当地森林资源大力建设国家储备林,逐渐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立足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敏洞乡以国家储备林建设为载体,结合全乡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实际,优化创新民众利益链条,以“政府引导+公司经营+入股分红”的方式,将政府、企业、农民联动起来,逐步踏入国家储备林建设富民惠林的路径当中,实现了山地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化,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据麻龙村支书杨昌良介绍,麻龙村85%以上的村民都有自己的闲置林地,但不知道如何盘活利用,闲林依然只是闲林。为让荒山变成绿岭,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村党支部积极动员村民将碎片化林地统筹集约起来,形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连片国家储备林,逐渐让“沉睡资产”变成了“绿色银行”。
目前,敏洞乡国储林第三期麻龙村地块建设项目以完成,建设面积1737.4亩,涉及农户80户247人,获得林木流转款208万元,林材输出785万元,开发就业岗位14个,带动林农14人就地就业,直接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剑河县在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势为依托、以国家储备林为契机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将国家储备林建设与地方生态林业相结合,构建起多元利益增收机制,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