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胜春 杨胜芬)梯田蜿蜒,稻浪飘香。秋日的暖阳洒遍黄平县纸房乡向心村。
近日,笔者走进黄平县白坤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能随处听到一阵阵蜜蜂的嗡嗡声。走近一看,300余箱蜂箱有序罗布在树林下,48岁的汉子白坤忙着给自家的蜜蜂实施管护,妻子赵有蓉在打扫卫生。他们家从过去住烂木房屋、靠打工谋生,到现在住砖混院落,发展养蜂项目的安居乐业场景,夫妻俩的梦想正在走进现实。
向心村,居住着汉族、苗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位于黄平县西北方向的纸房乡,曾经是个贫困村。近年来,当地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4户1118人如今已全部脱贫。
白坤家曾经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早些年,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两口子每天早出晚归,白坤在城里建筑工地做建筑工,妻子赵有蓉在饭店里做服务员,闲不住的赵有蓉有时还跟着丈夫到建筑工地打零工。
除了打工,家里还养了一些猪、鸡和鸭,夫妻俩靠着双手逐渐摆脱贫困。随着收入稳步提升,砖房替代了茅草房,后来又改造成200多平方米的砖混院落。
2020年初,看到村里发展产业,妻子赵有蓉对白坤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呢?”说干就干,夫妻俩开始申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万元,并于2020年5月正式经营,取名“黄平县白坤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18户40人脱贫增收。
“现在在家养蜜蜂比出去打工收入还高,以前想都不敢想。”农家小院里,赵有蓉系着围裙正准备晚饭时笑呵呵地说。“除了养蜂,我家还养了十几头猪,有时候我自己忙不过来,就请几个小工帮忙打理。”白坤说道。
现如今,白坤和赵有蓉不再为生计奔波,一心在家里经营蜜蜂养殖,仅养蜂产业年收入就超过3万元。他们盘算着,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壮大发展,把养蜂这个产业一直经营下去。
向心村支书彭世涛是向心村脱贫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说,向心村的民族团结进步,离不开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向心村先后实施“组组通”道路建设,硬化通组公路9667.3米。实施向心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建起文化活动广场、公厕等配套设施,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穷寨子摇身一变,步入了小康社会。
“2015年12月,安江高速经过向心村,我们就着力引导全体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彭世涛说。 渐渐地,种草养牛、特色养猪、生态养鹅、林下养鸡、精品水果种植等产业落地向心村,到2021年,村里重点发展了空壳李种植448亩,养蜂项目养蜂300箱,养羊项目230头等,越来越多的群众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投身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收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我们的目标。”彭世涛说,长久以来,村里的各族同胞毗邻而居、互帮互助,各族群众亲如一家,在质朴、美好的交往生活中,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