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潘虹 张平) 又到金秋丰收时,在黄平县谷陇镇山凯村五星吊瓜基地里,1200多亩吊瓜喜获丰收,吊瓜棚下,村民们喜笑颜开地采摘红彤彤的吊瓜,呈现出繁忙的丰收景象。
走进五星吊瓜基地,黄中透红的吊瓜已有不少缀在枝头。一大早,基地负责人潘家吉便带着工人们开始穿行在藤蔓下,几分钟的工夫就能摘满一箩筐,大伙儿满脸笑意,话里话外都说今年是个丰收年。
“现在是吊瓜采摘时节,每天平均有50-60个村民到基地里务工,从目前的采收情况来看,今年的产值比去年好,老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年比一年甜。”基地负责人潘家吉高兴地说。
近年来,谷陇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因地制宜拓宽农民致富渠道。2018年,谷陇镇将吊瓜引进到山凯村后,发现十分适宜山坡、垄田种植,于是大力发展吊瓜产业,使之成为谷陇镇主导产业之一。据了解,目前,该镇山凯、牛场、苗陇、克麻等11个村共种植吊瓜2500余亩,不少村民家庭尝到了吊瓜经济带来的甜头。
“每天工资80元,让我们这些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有工做。今年吊瓜丰收了,我们也是赚钱了,心里非常高兴。”正在吊瓜基地务工的村民杨胜珍乐呵呵地说。
牛场村村民杨凤英以前在家干农活,自从牛场村建起吊瓜基地,她就到基地里谋了份工作,她双手摘着瓜,脸上洋溢着笑容,对于现在的生活她感到很满足。“我摘吊瓜有三四年了,在基地里干活,每天80块钱,而且随时来随时有活干,如果家里有事还可以请假。光是在基地里干活,到年底怎么也得有近万元的收入。”
潘家吉还告诉笔者,像杨胜珍、杨凤英她们生活条件一样的村民,以前除了在家种地,几乎没有什么活可做。自从谷陇镇发展吊瓜产业以来,几乎各村都有吊瓜基地,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有了工作,还能拿到土地流转费用,是“双工资”,为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潘家吉在谷陇镇的苗陇、山凯、牛场三个村发展吊瓜产业,共带动33户60人就业。
据了解,谷陇镇主要种植的吊瓜品种是“越蒌3号”,采取“党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实施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统一回收的政策,带动发展村级合作社13个,每户年收益30万余元,带动散户18户种植吊瓜200余亩,每户年收益3.5万余元,利益联结954户农户,每户增收1000元以上。吊瓜基地生产的吊瓜籽,亩产最高可达150公斤,每公斤价格40元,目前,吊瓜陆续成熟上市,今年的产值预计达300吨左右,收入预计在600万余元,可实现务工费用200万元以上,土地租金15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