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彭刚 任红) 施秉县牛大场镇太子参产业自1993年引种试种后,经过30年的发展,种植规模已由当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五万余亩,年产量达6000吨,占全国太子参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年产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了鼓起百姓增收致富“钱袋子”的支柱产业。
当前,正值太子参销售季节,也是药农们喜获丰收的时刻。近日,笔者来到牛大场镇药城大道看到,药农与药材收购商正忙着看货品、谈价格。今年的药价相比去年有所上涨,前来售卖太子参的药农们对今年的收购价格十分满意。
“今年卖了一口袋,有几十公斤,差不多有五千元钱了,大家明年再多种点。”药农响先生说道。
如今,在牛大场镇,太子参几乎已成为每家每户都种植的产业,少则三五亩,多则上百亩。吴征峰种植太子参已有20个年头了,他告诉笔者,每年种植规模保持在20亩左右,除了有钱赚,关键是在家门口就能销售,物流运输十分便利。
“今天拉了一吨多干货,卖了七万多元钱吧,只要这里收,其他地方的都要到牛大场来卖才能拉得出去,明年还要继续种,除了太子参,别的东西也卖不到这么多钱一公斤。”药农吴征峰说道。
随着产业逐步形成规模,牛大场镇党委也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种植、销售方面的专业合作社共有36家,企业11家,烘干厂4家,冷库等冷链设施9处。同时,加强与国药集团合作,推广标准化基地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户规范化种植水平。
“牛大场镇党委政府将深化与国药集团合作,计划2022年完成3万亩太子参标准化、规范化种苗育种工作,5年内实现牛大场镇太子参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全覆盖。”牛大场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中国太子参之乡”“西南药城”在施秉县久负盛名,如今已传遍全国,便利的物流交通、优良的药材品质,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省外药商前来订购太子参。
“牛大场镇这个地方的太子参发展得不错,还是比较有名气的,这个地方的太子参质量也可以、颜色方面都不错,一般每年都来,来了几年了,这里有专门的物流,也很方便。”浙江客商林登叶说道。
据悉,2021年施秉县中药材面积为13.38万亩(含野生中药材抚育面积),预计中药材年产量达2.9万吨(鲜品),预计产值5.4亿元以上;其中太子参8万亩,产量2万吨(鲜品),预计产值4.1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