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曹雨萌 李莎)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麻江县民宗局就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检验学习成效,深入基层、深入行业领域开展领题调研及“察民情、访民意”调研,协调解决各种难题,在此过程中,还为民族文化企业和搬迁群众牵线搭桥,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和企业发展。
近段时间,燕时民绣坊的绣娘们十分繁忙,她们都在抓紧赶制订单。作为绣坊的技术员,文光智不仅要完成自己的绣品,还要指导其他绣娘进行刺绣,虽然忙碌,但她感到很满足。
文光智是2016年从谷硐镇景阳村搬迁到县城的,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她不得不待业在家。作为苗族妇女,文光智有一定的刺绣基础,县民宗局在了解这个情况后,建议她报名参加手工艺订单式培训,并在培训合格后,介绍她到燕时民绣坊工作,解决了她的就业难题。“我学这个绒绣学三个月了,觉得还可以,因为做这个工作能帮助我们这些没事情做的宝妈学点技术,当个技术员有点工资收入,补贴家用。”
县民宗局不仅为搬迁群众提供手工艺订单式培训,还成了沟通企业和搬迁群众的桥梁,推荐搬迁群众到民族文化企业灵活就业,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燕时民绣坊负责人任燕时说:“把厂办起来后,因为订单很稳定,订单也多,绣娘还是不够,然后民宗局得知该情况后又派技术员过来给我们做了一期培训,现在工人增加到三十多个,解决了用工难题。”
除了燕时民绣坊,县民宗局还在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引进了麻江县绣娘文化有限公司,并利用搬迁小区商铺三年免租的优惠政策支持,帮助两家企业在麻江县安家落户。
麻江县绣娘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天雨说:“我们刚来麻江的时候,县民宗局帮我们协调了办厂的场地问题,整个场地现在是600平方米左右,还有三年免租和三年后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
同时,为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更多适合市场的产品,县民宗局还通过资金扶持的方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民宗局给我们资金扶持让我们自己研发了一套用于蜡染的新型设备,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刘天雨告诉笔者。
截至目前,县民宗局已组织订单式培训3期,参训群众达132人,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困境,助力群众增收。
县民宗局副局长杨春柳说:“针对目前企业存在的用工难问题,我局将继续结合‘双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企业培训更多的绣娘,希望企业发展壮大后给麻江的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