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14日

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乡村振兴

○ 通讯员 刘纯银

纵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城镇和乡村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即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繁荣的支撑,乡村的振兴也离不开城镇的有力辐射和带动。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许多人从中看到了商机,许多地方从中看到了政策倾向,依托良好的基础优势走在了乡村振兴的前列。这不,从同济大学毕业的钱秦,和多数同学不一样,没有选择留在上海或者去杭州、苏州,而是选择在德清县买房定居,在“地理信息小镇”就业。因为他深知城与乡不是二选一,完全可以在融合中优势互补。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乡村与城市、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界线已逐渐模糊。尤其像德清这样一个小时内就能赶到长三角各大城市的小县城,既能追求事业,又能享受城里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更何况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都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经途径,振兴乡村与建设城镇之间并不矛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推进手段也是一致的和互补的。乡村振兴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城镇化发展也为乡村的振兴创造条件,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将进一步促进二者融合发展。正如专家们所说:“乡村振兴,振兴的不仅仅是乡村。”因为“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促进城乡循环、打通市场脉络的关键举措。城乡循环更畅通、更高效,国内大循环才能更好激发潜力、充满活力”。

另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全面进步的基础所在。因此,各地应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和布局下,主动作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乡村主导产业,特别是积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推进农业发展集约化、高效化,通过节约成本、提升产量、扩大规模、完善链条等方式提升农村土地的附加值,让乡村振兴不再是冷冰冰的口号,而是具体实在的、让人民充满希望的行动。这就需要各地在城与乡的框架内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梳理和破解融合发展堵点,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让现代化的美丽乡村融入大都市圈。

同时,历史的经验和现实也已证明,分散的、细碎化的、小规模的产业格局既难以获得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也难以做成品牌获得市场整合和声誉效应。这就需要通过“以产入园,以园建城,以城带人,以人带地”,推进土地集约化、产业园区化、人口集聚化发展,促使农户分散经营转向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的发展则由单家独户转向园区聚集,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农业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拉动企业集群发展,走向产业化经营。通过商旅提升,推动“园镇一体、产城融合”,建设宜居、宜闲、宜商、宜业的城镇,推进农村小城镇化,强化县城与中心镇的增长极作用,充分发挥城镇连接城乡的节点和纽带作用,以农业功能拓展营造优质后花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着力发展与物流和商贸相配套的涉农经济,实现农业发展、生态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及城镇化建设的有机整合,带动与“三农”相关的其他产业发展,激发农村活力,培育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加速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与繁荣。

--> 2021-10-14 1 1 黔东南日报 c170413.html 1 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