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新州镇第三小学 刘 艳
群文阅读是一种将有一定联系的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以说明一定主题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着重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老师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学习活动为形式。本文以城乡接合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实例,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初探,以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借鉴价值。
一、群文阅读的内涵和意义
群文阅读是一种将有一定联系的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以说明一定主题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着重发展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老师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学习活动为形式。
群文阅读的一组文章的关系是非常明确的,以一篇文章为主,其他文章为辅。这也要求教师对主要文章进行精讲,精讲的要求是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核心要旨,明确作者抒发的情感,能够赏析文章语言,熟练运用文章所涉及的写作技巧。在群文阅读中由于明确的主次关系,教师必须对一篇文章进行精讲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他文章的基础,教师不能简单地将文章加以关联进行泛泛而谈。但同时对次要文章讲读中,教师要少讲多留时间给学生自行阅读理解,着重引导学生对精读篇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而具体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群文阅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完全依照教材书中的模式,依顺序对每一篇文章进行精讲,再任意选择略讲一篇或多篇教材中的文章作为补充,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搭配。
2、 把教材中一个单元中安排的文章看作是一组文章,通常对这组文章的第一篇进行精讲,对其他文章进行略讲。以第一篇作为范例,交给学生分析文章,提取文章要素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结合单元任务自主进行后续文章的学习。
3、 将教材中的文章加以改造,并引入课外文章和教材中的文章相关联作为一组文章。通常提取教材中文章的某一个重点要素,可能有关写作练习,人文关怀,研究作者这些要点来作为选择课外文章的依据。
群文阅读教学还要求教师把握两个理念,即一不局限于书本,向课外阅读延伸,二是不局限于语文课堂,向日常生活延伸。这也就意味着在今天的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中第三种模式,即以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为精讲,引入课外文章进行关联是更高阶的模式,也是教师应当熟练运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对教师也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文章加以改造,还要求教师能够对课外文章进行精选,以选出适合学生能力和年龄的优秀文章。并且教师的讲读能够围绕确切的主题进行适当拓展,但不能过度偏离主题,因为原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得深而不是学得杂。
二、城乡接合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特点
(一)重视提高能力
由于已经进入到小学语文的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这时候的教学要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也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对他们的预习成果进行检查。预习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够成为后续教学的催化剂。通过预习,学生要基本掌握文章的字词、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这样在后续的教学中,老师能够专注于对文章要义、写作技巧和运用等知识的讲解,而不是在讲解字词和一段段概括文章内容上花费时间。重视提高能力也要求老师在对群文的选择上下功夫,文章的篇章结构要精巧,内容要有深度,写作技法要精炼,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章最好能从多角度来体现主体,不能是单一的重复的类型。
(二)重视课外阅读
由于是城乡接合部学校,中午我们的孩子们都在学校吃饭,所以在午休后我们会组织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我着重选取课外文章来与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关联。很多时候我都会参考学生的意见,先询问学生最近都读了什么类型的文章,哪些作者的文章,哪篇文章给他们的印象最深刻。再将收集上来的反馈进行整理,作为我选取文章的依据。其次在每次的第一篇文章的精讲过后,我都会问学生这篇文章让他们想起了最近阅读的哪些文章,并让他们对之前的文章加以回顾,比较文章之间的异同点。如果有学生推荐的文章具有典型性,在接下来的略讲中我也会顺带提及这篇文章的重点难点。而我也会对我选取这些文章的依据进行讲解,如我为什么将这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而不是那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我选择这几篇文章想要说明什么主题,我选取这些文章分别从哪些角度对主题进行了说明,通过阅读文章能提升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等。讲解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学生关联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会将课外阅读的知识与已学过知识关联,从而达到学生也能自主组合文章组,并对特定的主题加以说明。
(三)重视生活延伸
教学要向生活延伸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的情感,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我们的群文阅读教学在选择主题时也可以选取童年、成长、思想、感恩之类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也可以选择当下生活中最热门的话题如信息茧房、追星文化等作为我们群文阅读教学的主题。这样的选题也能够培养学生从生活入手的写作能力,真正做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力。
三、教学实例——群文阅读“爱是什么”
(一)方案设计
在确立了“爱是什么”这一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后,我开始了文章选择,并设立了4组不同的选文方案。
1、《掌声》《苏珊的帽子》《等待》《爱在哪儿》《我永远爱你》
2、《妈妈的心》《苏珊的帽子》《手术台就是阵地》《我永远爱你》
3、《妈妈的心》《等待》《我永远爱你》
4、《妈妈的心》《等待》《爱在哪儿》《苏珊的帽子》《我永远爱你》
这四种选文方案,代表着4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如下:
第一组:以《掌声》为精讲,以《苏珊的帽子》《等待》《爱在哪儿》《我永远爱你》为略讲。教学目标设定为:(1)通过阅读文本感知爱是什么;(2)通过比较发现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3)学会感知爱表达爱。大体过程为:回顾《掌声》感受师生对英子的爱;通过略读文章感知爱是什么;学生根据方法自主阅读;比较阅读发现爱的不同表现方式;拓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爱。
第二组:教学目标设定为:(1)课文分别写了哪些爱;(2)通过对比了解这些爱是怎么表现的;(3)学会珍惜爱表达爱。大体过程为:设问题导入揭示议题;对比阅读《妈妈的心》和《苏珊的帽子》;小组合作阅读《手术台就是阵地》和《我永远爱你》;最后总结整理文章写了哪些爱,主人公是如何表达爱的,以及爱的内核。
第三组:教学目标设定为:从爱的形式和爱的内容两方面理解爱。大体过程为:复习巩固,揭示议题;阅读课文《妈妈的心》《等待》《我永远爱你》,把握内容,找到描写对象;比较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主体升华,拓展提升,感受爱的不同形式。
第四组: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感悟爱;能够珍惜爱;能够表达爱。此为最终方案具体过程后叙。
(二)确定方案
为了更贴近城乡接合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生活,我选择了第四组为最终的教学方案。以亲情之爱为主要内容,加以同学友爱和人与动物之爱为辅,教导学生感悟爱、珍惜爱,最终表达爱。确定了方案之后,我将相关文本发放给学生,并让他们做好预习工作。
(三)教学过程
1、 设问题导入揭示议题,并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
2、 精讲《妈妈的心》;
3、 通过比较发现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4、 拓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爱。
本文首先阐释了群文阅读的内涵和意义,随之点明了城乡接合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特点,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中的方案设计、确定方案、教学过程三个阶段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