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路路 通讯员 付光斌
“州医院的医生服务真好,知道我年纪大了,没什么文化,带我办完了所有的手续。”前些日,顺利办完老伴入院手续后,刘大爷对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贴心的服务称赞连连。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织党员志愿者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预约取号、健康咨询、代办转办等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黔东南州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干部下沉,找准查实群众所思所盼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黔东南州坚持把“察民情 访民意”专题调研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州委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找准查实群众所思所盼。
州纪委监委通过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领导干部发挥真抓真干、严抓严干示范带动作用,督促引导各县(市)纪委监委深入一线调研,摸清基层短板,破解基层困难。截至目前,共走访项目800余个、1600余户群众,解决问题640余个。
州税务局开展“税企两长共话党史税月”专项行动,通过“访千企、听民意、办实事”税务局长(分局长)带队定期联系企业董事长(负责人),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涉税问题200余个、办理各类实事2300余件。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点开展专题调研,征求意见建议80余条,解决问题30余个。
镇远县结合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县级干部包保乡镇,对129个村(居、社区)群众进行入户走访,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群众家庭基本情况和民生需求,梳理出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做到情况清、诉求清。
真抓实干,破解疏通群众难点堵点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黔东南州各级各部门突出真抓实干,积极践行为民宗旨,从群众最急最难的事办起、最根本的利益出发,通过心贴心为群众服务、实打实为群众办事,切实为群众破解难点、疏通堵点。
剑河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夯实“3+1”保障,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00余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余人;选派132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赴各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针对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等养老难题,黄平县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今年6月份建成谷陇镇敬老院,敬老院占地面积10亩,电梯、餐厅、厨房、医护室、活动室等配套设施齐全,有床位100张。截至目前,该敬老院共安置老人30余名。
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锦屏县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治理,将城区和15个乡镇划分为20个网格单元,并明确工作范围和整治标准,形成了横到边的工作格局,形成“人人讲卫生、个个爱清洁”的良好风尚。
建章立制,解决群众问题有力有效
把时间花在破题上,把群众装在心里。黔东南州各级各部门在建章立制促长效上狠下功夫,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好、巩固好,形成为民办实事可持续长效机制。
州住建局将问题楼盘整治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深化“府院联动”机制、推行“证缴分离”政策、形成“高压打击”常态,处理问题楼盘84个。出台《黔东南州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有效解决房地产拟建、在建项目面临的难题。
麻江县深入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将工作实绩实效作为支部星级评定和党员积分管理的重要标尺,支部通过设定政策宣传、就业服务岗、产业带富、扶贫帮困等服务岗,党员主动领岗定责亮目标,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目前,党员认领服务岗330余个,帮助群众解决难题430余个。
岑巩县将53家部门1561项服务事项纳入“一窗”分类综合受理,设置“全省通办窗口”2个、“行业通办窗口”12个,推出县域通办示范点,与毗邻省份、重点劳务输入地实施“跨省联办”机制,做到“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