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辉
不久前同学聚会,席间有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算不算老人?如果以退休作为标准,女同学大多已经退了几年,显然能算老人,可是男同学一个都没退。若以老年证为判断标准,我们都还没有达到申领资格,应该都还是中年人。
“心态最重要!笑一笑十年少,我平日经常听相声,就觉得自己还年轻。”老葵同学道出了自己的精神养生法。但遭到包括我在内的好几位相声迷的质疑。早在几年前,郭德纲不过40岁出头,已经经常在演出中嚷嚷“土埋到眉毛”了;苗阜今年还不到40岁,老在节目里叹老,称呼徒弟为“孩子们”。和他们相比,咱们“土”都埋过头顶了。
不管怎么算,要不了多久,我们这批人就会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然而这个庞大的群体,似乎常常被非同龄人误解。如今电视晚会上常有反映催婚、催生现象的小品,按照年龄推算,小品里的父母就是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
我们这届老人大多理性,很了解社会已经发生变化,一辈子爱一个人变得很难。你能催婚,但小两口离了,你再催一次吗?孙子、外孙又怎么办?
前些天,我去银行柜员机存款。被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男子拉住,他声称不会使用银行卡,要我帮忙取钱。我当即愤怒地拒绝了,因为觉得一定是骗局,50多岁的人,没有微信、支付宝的尚且很少,哪可能银行卡都不会用?再说不会用,当初怎么会去办卡?
后来冷静了之后,觉得也许有1%的可能搞错了,那人或许真不会用。我不帮他,起码脸色不用那么难看。
我们这批候补或者新晋老人,自我评判与上一辈老人已经大不一样。虽然依旧欣赏不来年轻人喜欢的音乐,但我们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思想不算守旧。我们会是中国历史上至今为止平均文化程度最高的一届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