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18日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我州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破解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思铭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黔东南州及时传达落实会议精神,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主动帮助各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今年我家的秋粮收割多亏了你们的帮忙,我一个老人又打不快,稻谷现已熟透,要是没有帮扶干部的帮助,我家种的谷子就要坏在田里了。”从江县庆云镇寨全村老人石奶娘号握着帮扶干部陶焦的手用侗话如是说。

从江县“一对一”模式推动民族地区为民办实事落地见效。该县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行单位挂村、干部帮户的“一对一”帮扶机制,作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民族地区纵深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截至目前,从江县6500余名结对帮扶党员干部职工开展结对走访帮扶户10.4万余人次,解答群众疑难问题1500余条,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县共办实事445件。

施秉县通过全力保护文物保障文化传承、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三个举措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实事办理见行见效。近年来,施秉县累计投入70余万元修建刻道文化陈列室,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刻道文化;投入400余万元修建消防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挂牌保护双井镇龙塘村传统村落。改善提升县乡公路路面40公里;购买生活垃圾运输车辆、垃圾箱、垃圾桶等,覆盖全县64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新建污水处理厂,覆盖全县8个乡镇;完成路灯安装87盏等。大力发展太子参种植、魔芋种植和生猪养殖,今年,太子参种植面积8万亩、魔芋种植面积2万亩,生猪存栏9.7万头、出栏6.12万头。

“政府鼓励我们种植太子参,去年天气不好,政府租用机器给我们烘干,今年又修建太子参交易中心,以后我们卖太子参更加方便了。”施秉县牛大场镇村民杨再红激动地说道。

锦屏县实施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争取中央及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90万元,其中220万元用于实施锥栗项目,覆盖脱贫户334户;240万元用于实施隆里所村旅游产业项目,带动400余人就业,50户脱贫户受益;实施21户建房困难补助项目,改善脱贫户住房条件。同时,成立多支侗语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通过民族党员干部走村串寨用侗语给村民们宣讲党史,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让红色文化在百里侗乡代代传承。

天柱县多措并举让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一是落实民族项目资金,有力助推乡村振兴。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产业生产发展11个项目,完成注溪乡基础设施建设6个项目,打造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村侗家油茶体验区,争取省级建房补助资金30万元用于修缮居住条件较差或因灾受损的房屋30户。二是加快民贸企业发展,推进政策有效落实。积极主动走访民贸民品企业,宣传政策,已落实民贸企业贷款贴息本金430万元,积极开展申报“黔系列”品牌产品,积极引导符合申报民贸民品企业条件的企业进行民贸民品企业申报。三是加大民族节日活动资助力度,促进民族交流融合。对民族节日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提升知名度,同时进行资金方面的支持。

群众事无小事,细微处见真情。下一步,黔东南州将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及时为少数民族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切实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在不断改善民生,为各民族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 2021-10-18 ——我州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破解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 1 黔东南日报 c170605.html 1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