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20日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

○ 李世才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革命人物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等珍贵历史资源,它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品质,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和珍贵的历史遗产,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加强全民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红色旅游的开发、助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黔东南不仅有“绿色之州”、“歌舞之州”的美誉,而且由于地域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还具有丰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革命老区县(市)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占比例达60%。全州拥有众多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各类革命遗址343处,建有大量纪念馆、陈列室等主题教育设施,是州内红色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近年来,我州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实现井喷式发展。

虽然我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却未兴盛。例如,今年端午节期间,黔东南州接待游客306.98万人次,其中,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近17万人次,占约5.6%,与全国“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人数11%以上的市场份额有较大差距。纵向比,我州的红色旅游发展速度在加快,但横向比,与周边的湖南、广西等省区和本省内相关市州仍有差距。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家底还有待进一步摸清。一是革命遗址需要进一步挖掘保护。红军过黎平时沿线文物点有59处67个,但只有翘街历史街区等为数不多的遗址文物被认知和保护,大量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闲置。二是历史人物需要进一步发现,除我州杨至成、周达文、龙大道、龙云等杰出代表外,还有许多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作出贡献的人物没被发现挖掘,如黄平谷陇的雷振,时任乡长,带领乡干部、教师组成一个连奔赴前线抗日,目前极少被人所知。三是文物需要进一步收集,我州的革命纪念馆、党史纪念馆的实物少,榕江红七军历史陈列馆、凯里党史陈列馆、黄平旧州革命历史博物馆,基本上是图片,缺少实物,红色文化氛围不浓。

二、包装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是黎平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的历史地位需要再挖掘。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第一次以中央政治局名义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略方针,第一次结束了毛泽东长达三年时间在中央受排斥的境遇,从而为遵义会议确立他的实际领导核心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转折的起点,可以说,没有黎平会议就没有遵义会议,然而它在传播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中的影响力不大,在中小学历史课本等重要教育、传播介质中没有记载。二是典型人物知晓率不高。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的周达文,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龙大道,红六军团十八师师长龙云,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一团团长、我州境内最早的党组织活动组织者胡仲毓,长征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少数民族革命烈士、锦屏县侗族民间诗人杨和钧等等,除了从事党史研究和其他极少数人知道外,大部分人无从知晓,对教育后人及助推旅游业发展效果不突出。三是典型故事挖掘宣传不够。红军长征经过我州境内时,有很多值得宣传包装形成旅游产品的真实感人故事,但收集、包装、宣传力度不够。如,毛泽东在剑河给苗族群众送礼物的故事、腌鱼和红军的故事、橘林密谈、七勇士悲壮遇难台江,还有地下党组织开展的“二上雷公坪”等重大事件。四是宣传力量薄弱。缺少专业红色讲解员,红色旅游景区场馆讲解人员素质不高,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外宣工作力度弱,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今年1至6月刊载的旅游信息中,周边的广西有73条、湖南有57条、四川有42条,我省8条中没有黔东南单独的信息。缺乏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影视、剧目以及红色歌曲、出版物等红色文化精品。

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夯实。一是设施陈旧简陋。由于红色旅游的微利性,景区的开发建设资金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融资渠道狭窄,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定程度上限制红色旅游景区作为“增长极”拉动景区周边经济增长的能力。杨至成将军纪念馆、故居场地小,容量不大,榕江红七军历史陈列馆、三穗大跃进遗存博物馆建筑物陈旧,周边环境复杂,凯里党史陈列馆、黄平旧州革命历史博物馆、镇远“和平村”布局简陋。二是缺乏动感演示的科技设备和产品,我州馆场中还没有实景演出,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力量薄弱。

四、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缺乏竞争力。现有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主要以建筑、场馆为主,且各馆之间普遍同质,与国内相近产品缺乏竞争力。二是资源闲置。在国家划定的革命老区中我州有7个,目前发挥作用不大。三线建设是我国一段伟大的历史,是民族精神的丰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凯里有很好的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一些厂房还存在,目前没有被充分利用。三是与其他旅游资源融合不够。我州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但各文化之间还没有形成很好的旅游产品体系,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不大。接待的省外客人大多均以考察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为主,到雷山、镇远、丹寨居多。除今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外,游客到黎平会议会址参观的较少,到镇远时更多是看古建筑、看山水风光,很少去“和平村”和镇远党支部旧址。

针对以上情况,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旅游和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州红色旅游提升和发展空间很大,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对革命旧址、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文物藏品、革命故事、革命人物、名人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排查、挖掘、征编、整理、保护、展陈和管理,进一步摸清家底,挖深挖透红色文化内涵,为红色旅游注入新的品质和内涵,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段)建设。

二、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教活动。依托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纪念馆、党史馆、博物馆等,创建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推出红色游学精品线路。在师范院校、中小学开设地方历史课程,将黎平会议等重要会议及重要历史人物、重要事件、经典故事纳入教学内容,同时将这些题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题材,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收集整理革命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等资料,加强研究、宣传、包装,将我州的红色元素创作成为经典的歌曲、剧目、影视作品及文学作品,努力使资源大州变为文化强州,带动红色旅游发展。举办红歌会、博览会、红色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加强红色宣讲队伍建设,做好“名师”宣讲骨干传帮带,提高红色旅游景区导游、讲解员素质。

三、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与提升。进一步统筹规划纪念馆、博物馆和各种教育基地,搞好其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配备纪念馆、会址、故居科技设备,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手段、实景演出等,再现故事场景,提供“可玩”“可视”“可参与”产品,让游客充分参与和体验。进一步完善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红色旅游的体验性和教育功能。

四、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和战争时期的历史作为资源背景,单靠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旅游是不够的。文旅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大方向,要推进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观与自然资源深度融合发展,优势互补,使红色旅游视野更宽广,培育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文旅融合,形成文化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街区、非遗村落、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一批带动性、示范性强的供给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让红色旅游搭上“多彩贵州”的顺风车,让红色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增强红色旅游对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系州政协智力支边扶贫服务中心主任)

--> 2021-10-20 1 1 黔东南日报 c170885.html 1 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