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龙鑫
五年来,锦屏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该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强化国土绿化、资源保护、林业扶贫、产业发展等生态建设工作,实现资源增量、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有机统一,涵养了绿水青山,培育了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实施绿水青山工程,山更青了
锦屏县是中国南方典型集体林区县,全省十个重点林业县和全国33个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林业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杉乡”“林海”之美誉,也是“木商文化”的发源地。过去,由于大量伐木,森林资源锐减,生态不断恶化,已不能满足当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在国家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策举措的支持下,锦屏县着力构建优化自然保护体系、林长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推进的有效途径,持续推进森林保护“六个严禁”专项行动,严管生态红线,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生态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以来,锦屏县共完成人工造林6.69万亩,其中:油茶3.56万亩,杉木0.86万亩,其他2.27万亩(菌材林)。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4.68万亩,完成森林抚育3.0万亩。完成栽植各类苗木88.31万株,实施苗木代培0.7万亩,其中2020年大花园大果园项目是该县在全省的亮点工程,完成重点区域国土绿化美化面积0.377万亩,栽植树木51.2万株;已创建国家级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镇2个、森林村寨10个、森林人家131户。现有自然保护地4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大力开发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隆里古城、春蕾林场省级森林公园、龙池多彩田园森林康养基地、清水江百里画廊木商文化旅游带和文斗、瑶白、雷屯、圭叶、百草园等美丽乡村森林文化体验游项目。
实施强县富民产业,产业更旺了
锦屏县立足资源优势,组织群众千方百计念好“山”字经,写活“山”文章,成功打造铁皮石斛、生态鹅“一种一养”两条在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全产业链,林下综合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建设了锦屏县龙池多彩田园“五林经济”综合体、锦屏县万亩林业(石斛)综合体、新化万亩油茶基地等一批示范带动明显的产业基地。锦屏县先后获得全国油茶建设试点县、“锦屏茶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锦屏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县、中国近野生铁皮石斛产业示范县、全国近野生铁皮石斛示范基地称号,贵州铁枫堂生态石斛有限公司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2016年以来,已建成村级基地128个,千亩乡级示范基地15个,万亩基地1个,全县现有油茶种植面积11.27万亩,铁皮石斛近野生种植1.39万亩,380亩铁皮石斛标准驯化育苗基地,山核桃种植面积3.7万亩,锥栗种植0.44万亩。全县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53.18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达到3.9万亩。林下养鸡建成基地(养殖点)48个,林下养蜂保有6578万箱,林下种菌完成1个基地种植10亩10万棒,林下养鹅建成养殖点5个,现存栏28000羽。全县林副产品(含竹材)加工企业4家,竹制品加工企业3家。
实施绿色发展工程,生态更美了
通过实施生态护林员、退耕还林、公益林、国储林等政策,让山区群众在护林植绿中得到实惠。2016年以来,聘用管护人员1713人,其中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有1603名,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03户7130人。全县规划实施国家储备林34万亩,总投资37.4亿元,申请银行融资贷款29.9亿元,累计完成资金放款2.05亿元,完成林地分解5.67万亩,签订流转合同面积3.92万亩,签约总金额1.11亿元,兑现资金6806万元。
“十四五”期间,锦屏县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紧紧围绕资源增量、林业增效、林农增收、财政增加、发展提质“四增一提”目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高质量实施森林资源保护、森林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等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2.12%以上,新增造林面积11.54万亩,实施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40万亩,林种结构调整30万亩,继续创新发展“五林经济”,确保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达到130万亩,续写百姓富、生态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