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21日

山川绿 环境美 群众富

—— 镇远县林业发展成果丰硕

图为镇远县铁溪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通讯员 骆绍勇 摄)

○ 通讯员 吴贤和 王家满

大地尽披绿装,绿茵如毯;绿植围绕城镇,生机勃勃;山林滋养产业,群众稳增收……

“十三五”期间,镇远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增加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大力开展绿色贵州建设、森林保护“六个严禁”等行动,不断强化生态屏障,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林业发展工作成果丰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每年春季,全县干部职工都会走进植树造林第一线,与广大群众一起,为美丽镇远增添新绿。“十三五”时期,镇远县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人工造林10.23万亩,封山育林14.58万亩;义务植树304.26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2.79%,活立木蓄积653.2万立方米。

“要想最大化发挥造林成果,护林是关键。我们通过严格执法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爱林护林意识,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成果。”镇远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说。

五年来,该县累计受理林业行政案件292起,查处292起;立刑事案件136起,查结86起;累计办理采伐证2306份,采伐林木蓄积3.49万立方米,办理木材运输证1075份,共计1.05万立方米;划定一、二级林业生态红线管控区112万亩;全面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指标和治理任务,森林火灾受害率0.7‰以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让得天独厚的森林优势和气候优势变为致富法宝,镇远县通过努力实践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镇远县把培育壮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作为“三农”工作重要抓手,采用政府扶、企业建的方式,重点培育和扶强一批企业基础好、示范引领强的林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林业长效促农增收的新路子。

时下,正是天麻采收的好时节。笔者走进镇远县羊场镇万亩天麻种植基地,只见村民正在基地里采收天麻,大家按照采收步骤,将一窝窝硕大的天麻挖出,大伙的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今年的天麻丰收了,我的心情非常高兴,现在天麻种植已经成了我们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镇远县黔康源天麻有限公司负责人许乃红高兴地说道。

“我最初并不是种植天麻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了天麻产业的经济效益十分喜人,所以便开启了这十多年的天麻种植之路。”许乃红说,2010年,经过多方考察和学习,掌握好技术后,他在当地创建了贵州黔康源天麻有限公司,主打林下天麻种植。经过多年的打拼,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林药种植涵盖天麻、重楼、茯苓、天冬等多个品种,并打造了天麻种植、收购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增加。

今年9月份,镇远县黔康源天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被列为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公示名单。2021年,公司带动农户762户,预计实现年产值8400万元。

近年来,镇远县聚焦以“一茶一药”为主导产业的林下经济发展,积极谋划、高位推动,采取“国有企业平台+”的发展模式,即以国有企业镇远扶贫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黔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闲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具体实施主体,培育打造天麻、天冬、重楼等中药材种植产业带。

据统计,截至目前,镇远县林下经济规模达7万亩,产值约1.2亿元。建成茶叶、花椒、油茶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4.5万余亩,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精品水果种植面积4.7万余亩,产值达到2亿元;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利用森林面积15万亩、服务企业100余家,年接待游客量480万人次以上,产值约1.6亿元。全县林产品销售9000万元,带动1846户农户就业,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同时,该县通过实施宜林荒山造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等,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经济来源收入,2016至2020年累计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3932.31万元,涉及农户2.6万余户;累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902.77万元,涉及农户1.5万余户;通过调整公益林管护、天保工程管护体系,建立生态护林员制度,扩大群众就业渠道,2016至2020年,聘用生态护林员数量为3000名,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741.3万元。

--> 2021-10-21 —— 镇远县林业发展成果丰硕 1 1 黔东南日报 c171021.html 1 山川绿 环境美 群众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