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郑煊)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镇远县认真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部署要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高位组织“定向”,画好责任田。一方面落实“规定动作”,制定印发《镇远县“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共列出5方面重点工作,梳理38项县级层面实事清单,明确牵头领导及责任部门。另一方面做实“自选动作”,坚持分类实施、协调推进,针对各乡镇、各部门党委(党组)提出工作要求,设置“我为群众办实事”公示牌,进一步明晰办实事项目内容、量化标准,下足功夫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调查研究“把脉”,提高精准度。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生产一线、田间地头进行调研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大力推行“两包五清”工作机制,即:领导包片、党员包户,确保户头清、情况清、困难清、诉求清、实事清。对应州级50项任务清单,涉及镇远县共有34项,目前已办结20项,其余14项正在有序推进。全县共开展“察民情访民意”专题调研工作128次,“我为群众办实事”418件,其中,县级层面38项,县级领导77件,乡科级及其以下干部313件,已办结288件。收集各类意见建议535条;排查矛盾纠纷303件;受理信访175件。
党建引领“开路”,强化组织力。以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系为载体,加快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建设,打造“党小组、网格员、十联户”铁三角,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装上“党建引擎”。羊坪镇以网格化为基础,以村委会为“支点”,利用乡村振兴搭建的212个“战区网格”为阵地,将全镇530名党员全部划入网格开展服务,形成“村(居)一张网、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的工作格局,大大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亮”行动“注力”,架起连心桥。创新工作举措,实施“三亮”行动,要求所有参学单位设置“我为群众办实事”公示牌,亮明办实事内容、办实事进度、群众满意度,立足本职岗位和工作实际,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事项中挑选看得到、摸得着、效果好的实事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评判打分,对群众不满意的事项及时“返工补课”。“三亮”行动实施以来,涌现出了县教科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政务中心和报京乡、羊坪镇、羊场镇等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三亮”行动示范点,为全县树立了特色鲜明、生动具体的“标杆”。
民生服务“解题”,增强幸福感。把办实事、解难题作为着力点,围绕群众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问题,疏通群众办事最烦、最难、最慢的环节,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今年以来,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62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8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86人;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552户;镇远中学实现历史性搬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所、改扩建小学1所,提质扩能1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移民社区卫生室;完成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14000余人等。此外,通过细化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目前,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梳理服务事项1554项,分类受理超80%,共办理业务20374件,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宣传报道“强心”,发出好声音。开设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栏目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板块,统筹“两办”、组织、宣传等部门力量,完善宣传工作机制。用好“线上”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和“线下”横幅、标语、展板等传统媒体,打造“报、台、网、微、端”立体宣传格局,切实讲好镇远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的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批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及时宣传“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好故事、好做法。目前,全县共报送党史学习教育信息99期,增刊2期,其中省级采用3期、州级采用34期,排名全州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