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25日

用“办实事”换“真笑颜”

—— 我州多举措靠前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佳丽

10月22日清晨,雷山县司法局西江司法所工作人员吴银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这里,她需要面对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和天南地北的游客。

“我们将传统民间民族调解文化与现代人民调解新要求结合起来,在西江景区创建了‘美丽·初心调解中心’。‘美丽·初心调解中心’采用讲述1个故事,说上3句好话,演唱1首苗歌,实现4个回归,即“1314美丽调解法”开展人民纠纷调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吴银花表示,很多群众都是怒气冲冲进来,然后笑盈盈离开。

不仅群众满意,吴银花工作起来也充满幸福感:“能为大家做一点实事,就心满意足了。”据了解,西江“美丽·初心调解中心”自成立以来,西江司法所联合派出所、旅游公司、交警大队、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受理矛盾纠纷276起,成功调解259起,成功率达93.8%。基本上达到了西江司法所“大纠纷不出镇,小纠纷不出村,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工作目标。

西江“美丽·初心调解中心”是我州多举措靠前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决群众困难的一个缩影。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州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着力点,积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举措推进社会矛盾靠前引导、靠前化解,真真切切解决群众困难,用“办实事”换得“真笑颜”。

为织密组织网络,夯实调解基础,我州巩固州、县(市)、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调解网络,大力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向医疗、交通、物业、劳动争议、消费等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的行业和领域延伸,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全面延伸调解触角。

截至目前,全州共有人民调解组织3103个,其中乡镇(街道)215个,村(居)2737个,行业性、专业性151个。

全州各级调解组织因地制宜创设了西江“美丽·初心调解中心”、麻江县道路交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州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在群众中“叫得响、信得过、做得好”的品牌调解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性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打造黔东南亮点,突出当地特色。其中,麻江县道路交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为全州的特色“样板”。

此外,我州还建立健全警调、访调、诉调等“多调对接”机制。一方面,建立“公调委”,打通公安与司法行政的信息壁垒,实现治安案件人民调解的移交、办理和反馈。另一方面,探索建立访调、检调对接机制。今年6月,黔东南州司法局与州信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访调对接”机制的实施意见》,标志着黔东南州“访调对接”工作正式迈向新征程、新高度。另外,加强与检察部门联动协作,探讨调解对接机制,推进检调对接工作建设。

--> 2021-10-25 —— 我州多举措靠前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决群众困难 1 1 黔东南日报 c171295.html 1 用“办实事”换“真笑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