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曾胜斌 李孟微
近日,三穗县良上镇岑兴村蜜蜂养殖基地里一片热闹,该村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正忙着割蜜、摇蜜、包装。
“当前这批蜜源充足得很,正赶上漫山遍野的五倍子花,出产的蜂蜜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很受顾客青睐。”村民姜绍杨因为听力不好而未外出务工,有时间就到合作社干活,一天能有100元收入。
位于三穗县境内第一高峰老山坡山麓的岑兴村,几年前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寨,除了种植水稻、包谷、洋芋等传统作物外,每年的收成也就只够解决温饱。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为给群众寻找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岑兴村“两委”用了心。
2017年8月,岑兴村“两委”负责人到周边县市及湖南省“取经”。考察学习回来后,村党支部大胆尝试,决定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农户散养的蜜蜂集中管理,再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统一发展林下养蜂产业。
“能靠得住吗?能卖得出去吗?能赚得到钱吗?”村民们的疑问接二连三。
为了说服村民积极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岑兴村多次召开群众大会,给群众算成本账、收入账,打消大家的顾虑。
“有部分村民还是不愿意入股,我们就上门做工作,一两次讲不通,我们就多跑几趟。”岑兴村党支部书记吴开芝介绍,对于发展意愿不强的部分村民,就耐心把政策掰开揉碎讲给他们听。
据了解,岑兴村坚持党建引领,按照“股权到村,量化到户”的原则,以“631”的模式利益联结72户农户,其中年利润的60%用于农民股东分红,30%用于合作社生产发展,1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
“现在基地里有1000箱蜜蜂,年产值预计可达135万元,我们每年都按投入资金的8%保底分红,加上土地和林地租金,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不成问题。”吴开芝高兴地说。
无独有偶,在与岑兴村相隔16公里的白眉村,在各项利民、惠民政策的扶持下,曾经的流动养蜂人舒毓江停下了漂泊的步伐,筹集115万资金,以党社联建的模式带动周边的323户农户创建了三穗县穗都蜂业有限公司,做起了他和全村人的“甜蜜事业”。
“我们将对养蜂产业的扶持政策保持长期稳定,对养蜂新户、低收入户、小型蜂场、规模蜂场、合作社和公司等进行分类扶持,进一步推动我镇蜜蜂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发展,以高效益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良上镇党委书记罗相洪说。
截至目前,良上镇已先后获得专项资金205万元,养殖蜜蜂4000余箱,利益联结大龙村、稿白村、岑兴村、白眉村等700余户农户,助农年户均增收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