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25日

剑河食用菌生产正当时

图为工人正在剑河县久丢百里阔叶林生态专业合作社采收黑木耳

本报讯(通讯员 严春生 谢达意 ) 一入秋,万事休。但日前在剑河县大大小小的食用菌基地里,工人们却忙得如火如荼。

连续的阴雨天气为剑河县关口万亩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的林下黑木耳种植创造了最佳条件。山坡上,除草、打桩、摆放;基地仓库里,清点、分拣、搬运……一个个菌棒在工人手中被整齐地安插固定在山林田土间。

“我们预计在11月中旬完成160万棒林下黑木耳的摆放工作,预计出产鲜木耳150万公斤到250万公斤。”剑河鸿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唐德贵介绍说,为了实现产业向高质量转型,基地还积极探索新的高效作物,通过“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种植等。目前,该基地已完成700余个羊肚菌种植大棚建设工作,预计11月中旬基地将完成200余亩羊肚菌的种植。

在黑木耳产业发展中,规模集群是关键。在离关口万亩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不远的久仰镇久丢村,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从今年9月份起,久丢村就开始对林下黑木耳种植进行规划、布局,60万个黑木耳菌棒早在一个月前就全部摆放完毕。现在随着气温的下降和雨水的增多,黑木耳开始陆续出菇,村民们都在抓紧时间抢收,每天的鲜菇产量都在150公斤左右。

“雨水多,木耳长得快,我们来这里摘木耳,每天也有100元钱的收入。”村民杨政无表示规模化发展食用菌,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剑河县久丢百里阔叶林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慧告诉笔者,合作社自2016年成立以来,依托森林资源优势,结合“十户一体”抱团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林下黑木耳产业,并通过与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合作,效益显著。

在另一边,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运输菌棒的叉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套袋、装卸、搬运……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一派繁忙。

“为了做好生产保障工作,我们剑荣菌业从8月份开始就加大生产力度,每天菌棒生产量在10万棒左右,通过提高产能,才能保障全县食用菌生产不掉线、不断档。”贵州剑荣菌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付德贤说。

据悉,目前剑河县已经完成了5000亩的食用菌种植任务,年底前,将完成1万亩的种植任务,确保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序推进。

--> 2021-10-25 1 1 黔东南日报 c171317.html 1 剑河食用菌生产正当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