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磊) 我州针对州内电信诈骗的实际情况,按照“党政主管、综治主导、行业主责、公安主打、全社会共同参与”工作思路,由被动打击向主动防控转变,构建打、防、管、控、宣五位一体新格局,破案率排名全省前列,闯出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新路子。
坚持“一个中心”。我州根据州内涉“两卡”违法现象严重、滞留缅北人数多、群众受骗损失严重的情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高位推进,率先在全省内由州“两办”联合下发《黔东南州打击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将过去由副州长任专项领导小组组长提级为政法委书记、副州长双组长,补充增加州委督查督办局等七家单位进驻领导小组,工作情况纳入全州平安建设考核。州公安局将反诈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手段,全面推进反诈工作提档升级。
做实“两支力量”。立足公安“专业队”和社会“辅助队”两个方面,齐头并进夯实打击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力量。
州公安局整合全州公安力量,挑选业务能力强、精通信息化手段的精干民警25人集中到州公安局反诈中心,集中资源、手段、力量,专业研判、统一调度,一盘棋推动全州公安打击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
在公安专业队伍之外,我州还组建州、县市、乡镇、村寨、居民五级“微联盟”,以工作指令、微信推送、见面核查进行精准预警宣传劝阻。今年以来,全州共推送各类预警信息11500余条,成功劝阻7250人,有效挽回经济损失2900余万元。
强化“三个联动”。及时做好内部联动、社会联动、警企联动“三个联动”,打破壁垒、形成合力,扎紧扎实反诈防诈篱笆。
在全州公安内整合刑侦、经侦、网警、技侦、图侦、禁毒、治安等警种资源,采用“战区制”模式进行区域联合,实现手段共享、技术共享、线索共享、战果共享,打破信息壁垒,营造“全警反诈、全警参与”的局面。
依托司法会商机制,州公安局联动法院、检察院研究讨论“帮信罪”等新罪名若干法律适用问题并取得共识,并积极协调三大运营商在日常开户、运维检测中发现可疑线索进行实时通报反馈。
州公安局联合厦门美亚柏科公司搭建“黑样本库”,启用分光数据和预警模型织密本地防护网;联合阿里巴巴、腾讯、蚂蚁金服等企业,对重点领域、重点账户、重点群体进行关注,企业发现异常后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推送,并在案件侦查过程中予以协助。
抓实“多项举措”。抓牢抓实建章立制、全面宣传、重拳打击、分类考评“四个举措”,切实做到“防有人防、打有人打、管有人管”。
制定下发《黔东南州打击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黔东南州电信网络诈骗预警劝阻工作联动机制》等工作机制。印发《精准宣防工作手册》至各地公安局,指导开展宣传工作。
针对普适性案例和方法通过传统媒体和公众号、抖音号等发布,在面上实现全覆盖,对于重点群体针对性地宣传可能遭遇到的骗局和问题,对专业领域开展反制性专业授课。
面对目前电信诈骗位居发案第一的形势,州公安局将其提升到与“扫黑除恶”同等重要的位置,推动县市高度重视。对黔东南州内存在的诈骗团伙、快打线索等问题,予以“地毯式”搜索、“灭虫式”清除。在各县市开展专项打击行动,组织专案集中收网。对影响重大的案件重拳出击,成功侦破了一批公安部部督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