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见松)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锦屏县探索推行“党员志愿服务+”模式,鼓励在职党员、无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亮出党员身份,催生为民服务“新动力”,蓄积振兴“新动能”。
围绕“实”字打底,让志愿服务有“温度”。依托民政、司法、教育、医疗机构等单位和社区服务资源,建立锦屏县志愿服务联合会,通过线上线下招募、党员主动报名,成立了一支覆盖全县15个乡镇、40多家县直单位的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伍,注册会员达1500余人。坚持以弘扬志愿精神,培育践行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汇集各方力量,提升志愿服务的凝聚力,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服务站+特色志愿服务小分队”的志愿服务体系,实现志愿服务“无盲区”。目前,已收集“微心愿”120条,30余个成员单位党员主动认领,通过开展政策宣讲、义诊、培训、法制宣传等方式,解决群众困难200余件、办实事好事1500余件,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围绕“准”字提质,让志愿服务有“深度”。按照“派单与点单相结合、任务与志愿相结合”的模式,以“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团队接单”的形式,创新线上线下实践活动项目“精准化”,有效解决供给不足、空置浪费等问题。形成了以“党建引领+社团项目+志愿服务”为抓手的易地移民安置点小区实践模式,“四点半课堂”“安全知识小课堂”等系列接地气的志愿品牌服务活动为搬迁社区内小学生、隔代教育家庭儿童、家庭经济困难者子女等提供课业辅导、学习习惯养成、兴趣培养、心理健康辅导等服务,深受群众欢迎。同时,县域范围内有针对性地大力开展特色志愿服务,如“温情暖杉乡·党员志愿我先行”“爱心礼包关爱环卫工人”“学雷锋志愿服务”“点亮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引导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围绕“宽”字增效,让志愿服务有“广度”。创新开展“1+15+N”志愿者队伍建设,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完善“1+15+N”志愿服务体系功能,围绕“理论宣讲、文明风尚、教育关爱、文化惠民、创业科技、健康志愿、平安法治、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族团结”十大服务内容,
让群众成为志愿服务的受益者和推动者,让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主动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志愿服务。“有困难时找志愿者,有时间时做志愿者”,现如今已成为锦屏群众的共识,特别是在实现乡村振兴中,党员志愿者深入全县196个村(社区),开展文艺汇演、理论宣讲、文明引导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广大群众自觉传播文明新风,争做时代新人,实现文明实践“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