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章鑫) “以前,大家精心制作的刺绣品,只能做成衣服自己穿,不能实现经济创收。今天,通过我们的‘订单式’培训,每一位在家妇女都能吃上‘技能饭’,实现就业增收。”近日,在剑河县观么镇乌包村的苗绣规模化生产培训现场,贵州绣之魂民族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海彬的一番话,引起了在场群众的热烈反响。
杨海彬是土生土长的剑河人,从小深受当地民族文化熏陶,对民族刺绣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他看到家乡苗家妇女掌握着刺绣技能,却不能因此增收,便想通过自己的带动,把家乡的民族文化推向更广的平台,让更多人实现就业增收,让苗族刺绣技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2012年,在外打工的他返乡创业,建立了贵州绣之魂民族服饰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民族服饰刺绣、银饰、蜡染、民族工艺品的加工、生产及销售。
“这个培训好哩,绣一张小的布得80元,大的可以得200元,快的一天就能绣完一张。这样算下来,不用出去打工,每月在家就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参加培训的乌包村村民曾祥英高兴地说。
“所有的刺绣都以当地苗家妇女熟悉的针法为主,他们擅长哪一种就用哪一种。我们提供样板图案、针线和布料,她们可以领回家绣,待绣出成品后我们进行回收,现场结算工钱。”杨海彬介绍道。
据了解,贵州绣之魂民族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共举办刺绣培训30期,直接带动500余妇女就业。接下来,该公司表示还要继续扩大培训范围,让更多苗家妇女享受到在家门口就业的福利。
近年来,剑河县为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大力采取“政府+公司+人才+农户”的模式,通过政策的支持,为人才搭建良好的创业就业平台,吸引和引进更多的乡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同时,积极发挥人才帮带作用,为群众提供“以工代训、以工代赈”的“订单式”培训,帮助提高就业本领和创业能力,让群众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悉,2020年以来,该县还多次开展了烹饪、电工、焊工、叉车工、菌类园艺工、家政护理等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在家劳力培训2157人次,训后就业率达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