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胡宁) 近年来,白果井街道思源社区把“乡风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加强乡风文明行动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规范有关流程,指导群众改变传统红白事习俗,逐步树立了“婚葬从简、孝养礼葬”文明新风尚,促使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凸显实效。
强化宣传,让移风易俗入脑入心。思源社区结合实际,组建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白果井街道思源社区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对倡导文明新风相关活动进行具体细化。思源社区两委和党员签订了《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移风易俗,制约群众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不良行为。同时,加强对楼栋长、群众骨干移风易俗知识教育培训,让有带动能力的人员带领群众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广播、横幅、标语、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重大意义,引导干部群众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先进经验,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建章立制,让移风易俗规范化运行。坚持工作常态化,思源社区积极建章立制,在乡规民约基础上,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群众自治组织。通过党工委酝酿、社区群众推选等方式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职责义务,坚持定期召开会议引导居民自我约束,使封建迷信和婚丧事大操大办等现象发生率明显下降,形成健康科学、文明和谐的社区民风。同时,思源社区充分运用“孝、礼、德”文化倡导树立良好家风,在社区开展寻找“文明家庭”活动,由群众推荐、社区把关、街道妇联审定,向凯里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荐120户参选家庭,引领思源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新风貌。
创建平台,让移风易俗蔚然成风。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以前社区居民未搬迁之前,在老家的村里办理婚丧嫁娶宴席时,婚丧嫁娶攀比之风正盛,面对应接不暇的事宴、不断上涨的礼金,搬迁群众叫苦不迭。搬迁到思源社区后,社区红白理事会坚持教育、服务、约束相结合,通过宣传政策,婚丧事所需服务人员也由红白理事会出面发动、辖区居民自愿组成,大力倡导新事新办、婚事从简、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居民通过互帮互助,极大地节省了成本。同时,思源社区在清明节、中元节等节日期间,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扫”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倡议书等方式,倡导群众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等文明、节俭、健康、安全的方式祭扫,社区婚事新办、孝养礼葬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