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1年10月31日

丹寨县:

“小吊瓜”蝶变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本报讯 (通讯员 余贵重) 近日,走进丹寨县排调镇也改村的吊瓜产业基地,放眼望去,一个个拳头般的吊瓜映入眼帘,呈现一道道乡村产业振兴的美丽风景线。

“今年雨水充沛,一棵藤结得比往年多,瓜也比较壮实……”也改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武表示,当前吊瓜种植进入盛产期,预计每亩增产20%左右。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只有发展产业,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带动群众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近年来,丹寨县积极探寻山区产业品种和发展模式,针对吊瓜产业投入成本较少、技术要求不高、适宜山区气候土壤及市场成熟稳定和经济价值高等优势,选准了吊瓜这个“药食两用”特色产业,引进了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发展吊瓜种植产业。

“我家8亩多田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种吊瓜,一年得一万多元,我还到合作社基地里来务工,每天有事干,一年工资一两万元。”丹寨县兴仁镇烧茶村村民杨先英一边采摘吊瓜一边说道。在兴仁镇烧茶村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吊瓜种植产业基地里,一个个硕大饱满的吊瓜挂满瓜架上,在绿叶的映衬下,成熟的吊瓜红似一个个小灯笼,党员服务队与群众一道穿梭在瓜架下忙碌采摘。

丹寨县采取流转土地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和入股企社有利金的“三金”方式,引导农户流转土地到合作社和企业抱团发展,吸收群众到基地来务工,优化利益联结覆盖建档立卡户,既让田土不撂荒,又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还能共享发展红利,切实把吊瓜发展成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我们村的吊瓜产业是从2018年开始种植,目前规模达到710亩,同时还在吊瓜架下套种板蓝根。现已进入了盛产期,吊瓜套种板蓝根每亩总产值在9000—10000元之间。”烧茶村第一书记杨光磊表示,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将大力发展吊瓜套种板蓝根立体农业产业,提高山区土地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丹寨县持续深化“村社联建”“社社联动”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党组织建在合作社上、建在产业链上,指导各个村成立吊瓜产业工作专班,组建吊瓜产业发展党小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我们村合作社发展吊瓜100亩,预计总产量15000多公斤,总收益30万元,既带动建档立卡户68户稳定增收,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排调镇巫起村党群活动中心门口的院坝里,村支部书记兼主任高举伟正在组织群众对吊瓜进行冲洗、晒干,他一肩挑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外,还担任村里吊瓜产业工作专班班长和吊瓜产业党小组组长,负责推动吊瓜产业发展。

在推动吊瓜产业发展工作中,丹寨县采取党小组包主导产业、党员村干包责任片区、党员能人包发展网格的“三包”方式,成立了吊瓜产业发展党小组65个,严格落实党员村干责任片区包保负责制186人,引导400余名党员能人对吊瓜产业实行网格化管理管护,点燃了党建引领新引擎,激活了产业振兴新动能。

据悉,丹寨县共计发展吊瓜产业9535.7亩,预计总产量1636.2吨、总产值4908.6万元,产业效益覆盖65个村4874户19671人,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切实把“小吊瓜”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 2021-10-31 丹寨县: 1 1 黔东南日报 c171863.html 1 “小吊瓜”蝶变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enpproperty-->